“今年公司招聘了挺多年轻人,你们部门新来的小张怎么样呀?”
“嗨呀,他人挺聪明的,反应也快,就是有点浮躁,遇到很多事务性的工作总是一副不想做的态度。”
“真的呀?没想到现在的年轻人,刚来公司就想做大事,谁不是一点点积累上来的。”
“恩,我也觉得挺头疼的……”
作为一个资深90后,每每看到这样的评价便觉得很是痛心,想起90后刚刚出现在公众视野时,社交媒体上便有了 “叛逆、败家、垮掉一代”的负面评价。
而现在,职场90后被贴上“任性、难管理、不踏实”的标签,经理人们也纷纷提出对“90后管理”这个课程的培训需求……难道90后真的是如此“奇葩”,“人人喊打“?但是身边很多优秀的90后已经自己独立购入第一套房子,成为炙手可热的个人IP,担任创业公司的经理人……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不能衡量,就无法管理”,既然90后管理是个重要的课题,那你们对90后又有多少了解?
190后的职场态度
朋友A,92年出生,毕业四年,曾担任某知名互联网企业销售总监,带领400余人的团队,业绩常年名列前茅,后来因为个人职业规划,转行做了某企业大学培训经理,工作推进得顺风顺水,收入丰厚,计划在一线城市置业。
或许她只能代表少数90后现在的生活状态,但我知道,她是很多90后职场人的偶像。她身上具有的职场态度,恰恰也是很多90后共有或正在修炼的。
有野心,不傲慢
父辈们求“安稳”,择业看重稳定性;90后爱“折腾”,喜欢具有挑战性的事务。或许是因为受互联网影响,从小接触到很多“大咖”,大部分90后把“取得事业成功”作为第一目标。
我身边很多朋友,毕业后拒绝了父母为自己铺好的路,拒绝了考公务员、进银行,过安稳的日子,选择背井离乡去大城市,渴望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但野心是建立在“一步一个脚印”基础上的,90后懂得初入职场应该放低姿态,愿意接受上司安排的“打杂”、“跑腿”指派,将此视为熟悉工作环境、快速认识同事的方式。文章开头的年轻人,其实只是很小的一部分90后。
有想法,不惧压力
90后之所以被认为“特立独行”,多半与他们热爱思考,喜欢发表个人看法有关。传统的“纯执行”文化的企业并不适用于他们,他们渴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优化现有流程或者在授权的范围内做一些创新。
“在一成不变的稳定和不断变化的压力两者间,我选择后者。”90后的大部分人都是这样,他们更愿意适应变化,因为变化中的环境更能够给他们创新的空间。
拒绝加班?不存在的
经常听到有人说90后拒绝加班,说走就走,更看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喜欢安逸的生活。这句话说来不全对,但也有些道理。
我们对于加班这件事,其实看重的不是加班这件事情,而是加班的原因。
比如公司要做一个紧急的项目,大家一起加班,这个是ok的;想要给上级呈现最完美的方案而自愿补课,这是ok的;每天加班做重复的事情,可能这就不是特别ok了。
我们看重的,是加班这件事情的成长性,对于这个岗位和自身,究竟创造了多少价值。例如加班做项目策划案用和加班统计考勤信息,前者是具备成长性的,而后者在开始有一定成长性,熟悉后便是一件很事务的事儿。
90后并非拒绝加班,只是拒绝毫无成长性的加班,谁在年轻的时候不想拼劲全力,获得更快的成长呢?
2职场90后的管理方式
针对以上90后的特质,怎么样的管理方式是最有效的?笔者并非经理人,就从一个90后的角度出发,谈谈什么样的管理风格更容易激发90后的动力吧。
给予发挥创意的机会
上文已经提到,90后是个很有想法的群体,他们喜欢思考,渴望自己的想法能够被他人认可。因此,我们希望经理人能够给自己“说话”的机会,而不仅仅做“执行”,以我为例,在公司要开展一个培训项目时,我的leader会让我先去根据项目的背景和人群,设计一个项目的开展方式,再把我的想法跟她去碰,对我的设计中不完善的点给予反馈,一方面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我知道了以后可以改进的地方。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情形都适用于让90后先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对方暂时不胜任这份工作或者任务特别紧急时,可以让他们先做“执行”,事后告诉他们事情的原因,也能够为以后他们能够承担更高难度的工作打下基础。
像导师一样去对待他
我们在设计“管培生”项目时,都会设置导师带教的环节,帮助管培生更好得融入公司,提升个人能力。在职场中,上级是下级最好的“导师”,90后重视工作的成长性,有一个导师一样的领导,会大大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多提供对90后工作上甚至通用技能方面的指导,比给予物质激励来的更有效。
平等的沟通方式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父辈们的层级观念很强,认为“下级应是对上级的绝对服从”;90后受互联网加上西方文化影响,更喜欢“扁平化、平等”的交流环境,希望上下级能像朋友一样,互相合作完成工作。经理人在与90后沟通时,采用平等的语气比命令式语气,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90后并不是难管理,也不是不靠谱,只要“对症下药”,他们会是你最得力的工作伙伴。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或已标明来源,纯属学习与公益需求,版权及观点归属原作者。在传播过程中难免出现信息来源不明的文章,如果涉及到版权要求,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尊重您的知识版权,并按要求删除处理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