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为本
1、讲师要有很深厚的知识储备,对于各种细节的准确把握,是为智,这是第一层;
2、讲师还得融会贯通,从差异点中找到共通点,是为慧,这是第二层。
智能看见个性,慧能看到共性,二者同时具备,讲师要有智慧,才算有真功夫。
曾老师不仅对中国美术史很熟悉,而且对西方美术史也非常了解。不仅了解美术,还了解相关的哲学、政治等周边内容。所以在讲课中,能在古今中外四个维度随意切换,信手拈来。
当然,这背后是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钻研。
二、技巧为要
讲师技巧就是讲师将内容呈现给学员的技术。
从讲师课程架构、内容设计到现场表达,都是技巧。
下面简要抓取几个方面:
1、迅速抓到学员注意力,成功导入课程内容。
曾老师先从顾恺之的这个伟大的爱情故事开始,一下子抓住了学员的心,将学员迅速从现场切入到古代场景。从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内容,是讲课技巧之一,能很快给学员带入感。
2、课程架构清晰,帮助学员快速建立框架。
本次分享时间有限没有深入详解每幅名画,但讲师通过快速点击每个内容,让学员对中国美术有了架构的认识。
从时间轴为线索,串起来重要名作和画家,通过讲师讲解,让一个不懂美术史的人,也能快速建立中国美术史的知识架构。
3、进行内容拆解,降低学员认知难度。
这种面向普通大众的讲座,学员美术认知水平不一,如何能让大家都迅速听明白,老少咸宜?曾老师给每个画家,都总结出个关键词概况出特点,易懂易记,朗朗上口。如顾恺之的画法,就是“春蚕吐丝”。
4、善于用比喻,场景感很丰富。
比如,讲唐代以前的画,为啥人物都是侧面的呢?
想一想,用自拍杆怎样才能拍得好看?就是45度角的那种拍法。
比如皴法,就像冬天的手冻裂后的那样。
比如讲到踏歌图,那就是宋代的江南style。
5、善于提问、“表演”和留下悬念。
成人一次集中精力的时间大概是30分钟,所以讲师要不断通过互动,牵引学员思路朝着授课目标。
讲师要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调节、肢体语言的变换,像演员表演那样去激发学员兴趣,否则学员很容易走神。
比如讲,作为重要道具的一把扇子,出现在不同场景,反映了故事的进展。比如,让猜一下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座驾是哪匹马?通过小技巧不断调动学员积极性。
6、讲师善于升华主题。
作为讲师,最后的总结,除了回顾内容之外,还要从内容中能升华主题,或促进行动。
曾老师的课程,最后总结中的一条:美术的发展史就是继承、融汇、创新。这就是课堂的升华。
所以我才能一下子想到创新、创业……事物的发展规律,跟美术发展规律有内在一致性。这样从一堂课中获得的经验,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
当然最后还是要简要推广一下自己的在线课程和书的。
但有了这堂课的铺垫后,唤醒学员想再深入了解的愿望,就容易多了,容易促成行动了。
7、讲师能为学员赋能。
听完一节课,最重要的是学员的获得感,为学员赋能。
如果学员觉得自己听明白,自信心爆棚,还知道如何去做,那这堂课就成功了;
如果学员的感受是,老师那么牛,我怎么这么挫,再怎么努力都达不到,这就不是赋能了,是负能了,那就是很大的失败。
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所有前面6条都是为第7条服务的。
当然,成功的授课不止以上7点了。
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
了解中国美术史,从另一个角度去发现创新从何而来、如何确定竞争战略等商业关注话题,与美学的发展底层逻辑是一致的。
乔布斯的苹果设计理念,来源于禅的思想。苹果的巨大成功,设计感是竞争力,设计感背后就是美学的力量。
的确,未来技术发展会迅猛,计算机代替人的工作越来越多,很多人,包括创业家,都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如何能做到多快好省,这也许都是效率层面的竞争。
但美学,能触动人的情感和心灵,这也许不能被技术取代的,才是核心竞争力。
用蒋勋老师的话来说: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
文化自信
这篇文章写的是讲师授课技巧,但这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了解,所以相信。因为了解,所以感动。
这就是中国美术史,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源泉。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或已标明来源,纯属学习与公益需求,版权及观点归属原作者。在传播过程中难免出现信息来源不明的文章,如果涉及到版权要求,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尊重您的知识版权,并按要求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