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职业无力感是什么?
大家可以回想,在我们职场生涯的某些瞬间,我们体验到了重重阻力,想呐喊却发不出声,想行动却提不起劲,心灰意冷行动散漫,此时我们的情绪是失落、沮丧、抑郁、苦闷的。
无力感是一种被剥夺感,并不仅是物质上的失去后的匮乏,也可以是精神上的被忽略被侮辱。无力感是一种挫败感,是面对环境变化自己无法掌控心有不甘,是自我预期被现实打了一巴掌的屈辱。
职场上,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无力感也会时而悄无声息的潜入我们的意识中。许多朋友和我沟通时,表现出极力逃避的念头;也有朋友因此而自卑,觉得自己不行,能力差。
其实,无力感只是一种感觉,无所谓正负;而我们如何看待它,如何应对它,决定了我们是获得能量还是消耗能量。
2
职业无力感是我们感觉的一种。大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也可以体会到,同样的外部刺激,不同人的反应有很大差异,如情人眼中出西施,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等。
感觉,除了眼耳口鼻舌五官的感应觉察外,还有心之感。从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来反观,有吃有喝处境无忧会产生安全感,社会交往舒畅人际关系和谐会产生归属感,自己努力向上获得尊重会有满足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则会在满足感上产生成就感,心头一亮灵光一闪则会激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是灵感,体会到人和人之间的差别这是界限感。
无力感恰恰是这些感觉被削弱或被剥夺后的体验。这些感觉越强烈,我们就越自信,能量也就越丰盈,神采奕奕。当这些感觉越微弱,我们因缺少成就感而失落,因缺少满足感而恐慌,因缺少归属感而困惑,因缺少安全感而焦虑,进入消极状态,不断体验自我被剥夺,这是最痛苦的。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所进行的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
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
这个实验在验证无力感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广泛的接触外部环境,和外界建立感知联系,是丰富我们感觉、激发潜能的有效方法。
3
消除职业无力感,首先要检查身体状态和营养补充。一个强健的体魄是提升自信感、提升工作效能的基础,但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时常暴饮暴食、熬夜加班、通宵游乐、久坐不动等。
消除职业无力感,前提是对目标有清晰认知。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很多朋友在某些时刻是清晰认知的,但在环境压力下或实施过程中就不知不觉的偏移了,或者取消了。
如你想报一个业务技能提升培训班,含金量很高,价格也不菲,当兴冲冲的回到家,打开存折一看,我去,六位数的密码保护着二位数的存款,顿时心灰意冷,郁闷一番后,回头就把报班的想法抛掷脑后了,甚至还安慰自己说,我不在意这个培训。
当然,你的选择是你的自由,很多时候无所谓对错。但你是否清晰的想过:
你为什么要报这个培训班?
如果不报对你的目标实现是否有关键行的影响?
面对条件的不足,是否可以有别的解决办法筹集报名费?
笔者发现,如果你是随意的想报班,那报与不报,你高兴就好!如果你是认真考虑过,必须要报,当没有报,你就体验到了无力感。许多朋友不是因为目标确定了,而不断调整计划与策略,历尽苦难痴心不改;而恰恰是根据状况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朝三暮四东摇西摆。
初心易得,坚守不易。我们需要的是,学会表达自己的目标,并灵活性的坚持,借助外力有效达成目标。
4
化解职业无力感,更需要心存光明。
在困难的时候,在孤独的时候,用内在的光明温暖身心,激发智慧。哀莫大于心死,当内心的光明被得失、焦虑、恐惧遮掩时,你的能量将会迅速流失,心寒身冷,形容枯槁,留给别人的也是失魂落魄。而守的内心光明,是从容自然,自信坚定的,终会云开见月明。
职场上,我们佩服那些一帆风顺持续优秀的精英人物,他们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职业人士是怎样的;我们更应致敬那些历经挫折卷土重来的孤胆斗士,他们告诉我们,一个奋斗中的职业人是怎样的。前者是目标,后者是路标,路标的光照更能激发我们内心的光明。
无力感的背后是爱,是每个职业人对自己的价值追求,对成就感的渴望。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是能够体验到自己的丰富感受,并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会因爱而生出能量,因爱而生出智慧,这才是大智慧。这是职业无力感向我们揭示的最终秘密。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纯属学习与公益需求,版权及观点归属原作者。在传播过程中难免出现信息来源不明的文章,如果涉及到版权要求,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尊重您的知识版权,并按要求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