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培训讲师观职场 / 为什么你的沟通不到位?四个问题告诉你

为什么你的沟通不到位?四个问题告诉你

吉宁博士 2017年9月11日 培训讲师观职场

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你跟别人滔滔不绝唾沫横飞地说了大半天,可对方根本就没有get你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没错,一点都没有。。。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也许是你没有抓住有效沟通的点。本文列出四个“简单”问题,可以用来自我检测,看你是否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先看两个笑话:

一个苏格兰人去伦敦,想顺便探望一位老朋友,但却忘了他的住址,于是给家父发了一份电报:“您知道托马的住址吗?”当天,他就收到一份加急回电:“知道。”

一男生暗恋一女生许久。一天自习课上,男生终于鼓足勇气写了张字条给那个女生,上面写着:“其实我注意你很久了。”不一会儿,字条又传回来,上面写着:“拜托你别告诉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上课嗑瓜子了!”

一、有效沟通的条件

达成有效沟通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首先,信息发送者清晰地表达信息的内涵,以便信息接收者能确切理解;

其次,信息发送者重视信息接收者的反应,并根据其反应及时修正信息的传递,免除不必要的误解。

两者缺一不可。

有效沟通能否成立关键在于信息的有效性,信息的有效程度决定了沟通的有效程度。信息的有效程度又主要取决于它的透明和反馈:

1、信息的透明程度。

当一则信息应该作为公共信息时,就不应该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必须是公开的。

公开的信息并不意味着简单的信息传递,而要确保信息接收者能理解信息的内涵。如果以一种模棱两可的、含糊不清的文字语言传递一种不清晰的、难以使人理解的信息。对于信息接收者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另一方面,信息接收者也有权获得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内涵,否则有可能导致信息接收者对信息发送者的行为动机产生怀疑。

2、信息的反馈程度。

有效沟通是一种动态的双向行为,而双向的沟通对信息发送者来说应得到充分的反馈。只有沟通的主、客体双方都充分表达了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才真正具备有效沟通的意义。

二、有效沟通的障碍因素

1、以自我为中心

思维是沟通的基础,任何一个有目的的沟通皆始于自我。

有效沟通是一种动态的双向行为,而双向的沟通应得到充分的反馈,只有沟通的主体、客体双方都充分表达了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才具备有效沟通的意义。

也只有在增强主客体上下交流的过程中,才能引导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偏见。

2、表达不清

思维混乱不可能带来有效沟通。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在想什么都不明白,又怎么能够清楚地表达给别人听?

然而,明确的观念也并不会自动地保证有效沟通。或许我很清楚自己要说什么,但是很可能一张口就词不达意,表述混乱。还想当然地认为他的听众会领悟那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

逻辑中最常见的是说明句,说明句类似于命题。如果我说“狗”、“海龟”、“7月下跌的股票价格”、“那座印第安建筑风格的石灰石正面”,你可能会猜测我在试 图把不同的观念联系在一起,但是你不知道它们是如何产生联系的。这是因为我没有做出完整的陈述。

我需要用完整的句子,例如“那只狗攻击那只海龟”,“7月下跌的股票价格使小王很丧气”,“那座印第安建筑风格的石灰石正面被那帮流氓严重地损坏了”。

3、沟通缺乏真诚之心

有人喜欢将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泰山在山东和山西之间,这是个基于客观事实的命题,它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但是如果我说泰山是秀美的,这个命题就糅合了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绝不能对主观命题的真假做出随意的判断,就像我们刚才所做的那样。客观命题的真假判断是没有争议的,但主观命题有。如果我想让某个主观命题被大家接受,我就必须为它做论证。很多耍赖的人是不是经常顾左右而言其他?

三、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1、知道说什么,要明确沟通的目的。

如果目的不明确,就意味着你自己也不知道说什么,自然也不可能让别人明白,自然也就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2、知道什么时候说,要掌握好沟通的时间。

在沟通对象正大汗淋漓地忙于工作时,你要求他与你商量下次聚会的事情,显然不合时宜。所以,要想很好地达到沟通效果,必须掌握好沟通的时间,把握好沟通的火候。

3、知道对谁说,要明确沟通的对象。

虽然你说得很好,但你选错了对象,自然也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如果你是个物理学家,在一个学术会议上与其他物理学家讨论测不准原理,你可以自由地运用你的专业术语。但是,如果你是在向一群普通人解释这个原理,就必须要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方便大家理解。

不要对着外行人使用业内行话,沟通的关键是理解。最忌讳两件事:一是对人讲话态度傲慢;二是故作高深,让人云里雾里。

4、知道怎么说,要掌握沟通的方法。

你知道应该向谁说、说什么,也知道该什么时候说,但你不知道怎么说,仍然难以达到沟通的效果。沟通是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包括文字、语调及肢体语言,而你要学的就是透过对这些沟通语言的观察,来有效地使用它们进行沟通。

比如要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模糊和多义的语言并不能明确表达这个 或那个特定观念,而是游走于不同的观念之间。它们的共同的缺点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无可争议的内涵。

四、让沟通具有清晰逻辑的原则

1、引出疑问

在你讲任何故事或演讲时,首先要做的都是引出疑问,让听者产生兴趣。这样你的故事或者演讲才能继续下去。

那么我们又如何引出疑问呢?看一下引出疑问的几个基本要素。

背景:什么是背景,背景就是你认为观众需要知道的信息。背景的作用就是将人们的思维带到一个环境里,让他聚焦你所想要它聚焦的部分。

冲突:有了背景之后就要制造冲突点,只有出现了冲突点,我们才能更好的去展开疑问,解决疑问。

疑问:有了背景和冲突点之后,就可以通过引出疑问,来吸引听众或观众的兴趣,让你的演讲或文章得以继续进行。

解答:有了上述的几点之后,观众就已经知道你之后将要阐述的是什么,接着你只需将你的答案逐步公布出来就好。

2、不提供无关信息

先看下面这个例子:

昨晚我因为一件小事和我的女朋友大吵了一架,之后她带着怒气离开了家门好几天不回来。有朋友跟我说这几天她经常和另外一个男生待在一起,还有说有笑的。这让我十分生气,但是我又不相信她会背叛我,于是我决定跟踪她查个究竟,一天晚上终于让我逮着机会,骑着我的摩托车成功跟踪了她。中途我发现我的摩托车竟然漏油了,请问,哪里可以修我的摩托车啊?

上述案例就是在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添加了太多的无关信息,混淆了别人的视听。或许在生活中,我们的描述里添加一些吐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你在文章中或者一次演讲中,参杂了太多的干扰因素,就会使人不知道你所要表达的重点到底是什么。

我们在表达一件事情或者陈述一个观点的时候,请尽量直接表明观点,不要夹杂过多的无关信息。

3、结论先行

这里再来看一下金字塔原理里的一个经典案例,一段话的两种表达方式。

约翰·科林斯来电话说他3点钟不能参加会议。哈尔·约翰逊说他不介意晚一点开会,把会放在明天开也可以,但10:30以前不行,唐克利福德的秘书说,唐克利福德明天较晚时间才能从法兰克福赶回来。会议室明天已经有人预订了,但星期四还没有人预订。会议时间定在星期四11点似乎比较合适。您看行吗?

我们可以将今天的会议改在星期四11点开吗?因为这样对科林斯和约翰逊都会更方便,唐克利福德也可以参加,并且本周只有这一天会议室还没有被预订

相信如果你是BOSS,看到这两种陈述,肯定会喜欢第二种,这就是结论先行的效果。

我们在寻找事情的答案的时候,是用演绎推理来一步一步的构思,然后推算出自后的答案。但是我们在陈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要用归纳推理的方式将他呈现出来,让观众明白你要讲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讲,这样他们才能在你之后的演讲中更容易的理解。

因此在我们陈述观点时,将我们的思维反转,先讲结论,再列原因。

4、归纳分类

再看下面这个案例:

小明要去超市,他的妈妈跟他说,

“小明你要买点牛肉,再买点菠菜,还要一些西红柿,再买一点鸡肉回来,顺便捎点苹果,再要一些葱还有一些香蕉,猪肉的话最好也带一些回来,对了对了,我们家白菜也没了。”

相信不止是小明,大家看了这一段话后肯定也晕头转向的,太多的东西实在没有办法记住。追究其原由,就是没有进行合理的归纳分类,使得其所提供的需求变成了九个类别,造成人听着思绪的混乱。

如果小明的妈妈将需要的商品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再跟小明说:

“小明你需要买些蔬菜、水果和肉回来,蔬菜类需要买的有菠菜、西红柿、葱;水果类需要苹果、香蕉、西红柿;肉类需要鸡肉、牛肉和猪肉。”

这就是归纳分类的作用,将你想要表达的思想,有层次地一层一层地表达出来。任意一层思想都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同层的思想属于同一个逻辑范畴,这样自己不容易遗漏,同时也能他人带来舒适感。

5、逻辑排列

在你进行了归纳和分类之后,你会发现有很多观点,因此你要对观点进行一个合理的排列,才能让观点更具逻辑性,排列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

按重要性排列按照

因果或者时间排列

按照结构排列

当你使用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三种排列方式几乎可以应对所有的情况。如果你的逻辑排列的超出了这三种排列顺序,就说明你的排列出现了问题,需要进行更正。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纯属学习与公益需求,版权及观点归属原作者。在传播过程中难免出现信息来源不明的文章,如果涉及到版权要求,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尊重您的知识版权,并按要求删除处理。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