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开春,你跳槽的春心又在荡漾?

开春,你跳槽的春心又在荡漾?

吉宁博士 2017年2月23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春天里,是岁末年初惯例的跳槽高峰期。在漫山的队伍中,即使再卑微的小花,也抖擞精神,想要最灿烂地绽放。

不久前,我就亲手掐灭了一枚小花。看着眼前这羞涩的年轻人,我好奇地问,毕业三年,你换了7个工作,是为什么呢?

他说自己遭受了巨大的委屈,7段工作经历,最长的6个月,最短的只有7天。离职的理由是:企业文化不好!

我强忍住胸中的一口老血,耐心地问,才去了7天,你怎么知道人家企业文化不好?他突然瞪大眼睛说,七天?哥们儿一天就看出来了!#@¥@#……&%%#¥

我彻底被打败了,扶着额头说,下一个!我想,下一次,他也会吐槽我们的企业文化吧?

现实的工作是残酷的,我们要面临残暴的KPI、复杂的业务、难缠的客户、如山的工作、频繁的加班、冷峻的上司、迷雾般的人际关系、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等等难题。大概没有哪一份工作,是让人不想辞职的。

每个人的跳槽各有不同,但最不可取的有两类:一是频繁地跳槽,二是用跳槽来解决眼前的困境。两者相结合,就是最糟糕的情况。

频繁跳槽,是履历黑点。用跳槽解决困局,是白日梦。

不少人习惯将目前所有的问题归咎于眼前的工作,项目失败是因为队友是猪,怀才不遇是因为伯乐太少,买不起房是因为工资太低,肥胖者抱怨工作总是坐着,单身狗抱怨加班太多没空谈,公主病说,老板你说话好大声,吓死宝宝了……

那么请问,你以为下份工作,就没这些问题?工作推进好难,下一个工作就容易?现在的老板好凶,下一个老板就是弥勒佛?伯乐多了,队友就不是猪?加班少了,工资就多了?就那么确定,不是从一个坑又跳入另一个坑?

想用新工作解决困局,根本就是一个迫切逃避的梦。大梦醒来,就能黄粱已熟,朱颜依旧?事实上,选择这条路的人,基本做的就是循环往复不断地跳,N年下来,工资没增长,个人无增值,积累的是跳槽经验而不是工作经验。

记住,没有一份工作就是地狱,也没有任何一份工作一定是天堂!

说到这,一定有人要扬起拳头说,你是老板派来的邪恶卫道士,说的都是假大空,那谁谁谁跳槽,涨了工资,工作体面又轻松,是真的!

我真没有拦着你,只是希望躁动的你能冷静思考,听来的就是真的吗?背后的风险你评估过?背后的压力你能否承担?

就拿“涨薪”这个核心要素,我们来细分一下:

第一种,吹涨。小王跳去了某金融公司,据说年薪百万,另加百万股票!后来一查,别的不说,那公司根本就没上市!这种事情比比皆是,道理很简单,身在职场,含着泪也要继续吹啊,谁都不想戳破自己的价值泡沫。

第二种,假涨。薪酬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税前税后差很多,有的会把不固定的绩效奖、年终奖纳入年薪,等你入职后才发现,很多钱是有一定条件才能拿到的。承诺很美,兑现才是真。

第三种,真涨。这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高薪酬意味着,第一要有匹配的实力,第二要一直咬牙前行。工作强度大,能力要求高,如华为“996”的上班时长,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撑得住的;一个兄弟说,在阿里他一个人的工作等于原先单位5个人的工作量,工资真涨了,平均时薪真的涨了?

所以,不要一听到风声就躁动不已,放弃了冷静。你的能力培养到位了没有?别人会看中你什么价值?你的身体条件能否承受高强度的工作?老无所依的风险你是否有退路?投资学中最简单的道理就是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那么这背后的一切,你是否已经做足了准备?

职场中有一种人,常常爱说你必须要动一动了,否则就是温水煮青蛙。这造就了一种紧张的氛围,让人放弃了学习成长,换成了一种必须跳槽的慌张。

我绝不反对跳槽,但反对不冷静,反对迷乱的舞步。不必在意周围朋友的说法看法,生活是自己的,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最重要。

路径,无外乎两个层面,一个是行业大势,一个是个人契合。

大势,往往大于个人选择。回看过去的三十年,通信业、房地产、金融圈、互联网,一波一波的浪潮中,当年炙手可热的工作,现在成了鸡肋;而当年的鸡肋,现在却有无数人打破头去争夺。吴军说,一个弄潮的年轻人,最幸运的,莫过于赶上一波大潮。那么过去的积累,是否给了你充足的智慧去判断,下一波大潮在哪里?是否又给了你充足的实力,去抓紧这波大潮中的浪花?

别人在骑驴找马,难道就不能非马不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契合你个人意愿的最终风景在哪里?横刀立马还是采菊东篱?以此倒推,第二个点在哪?第三个点是什么?这样从现在的点,与未来的点,连成一线,每个点不一定都闪闪发光,但起码可以坚定踏实地走向目标。

干粮准备好了,路线规划好了,哪个驿站歇歇也想好了,那么才能出发吧。

愿你万里归来,不再是少年。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