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从事高科技生产的企业,由于公司规模的持续扩张和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公司高层逐渐感觉到,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已无法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并将成为制约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于是,决定将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和技能,当作人力资源部门长期关注的重点。
这家公司根据发展需求,重新修订了现有岗位的任职要求,同时向员工下发了培训需求调查表,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很少有员工提出明确的培训需求,而且大部分员工反映较为冷漠。于是,人力资源部提出培训计划,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
但由于各部门业务非常繁忙,这家公司做出硬性规定:除特殊原因外,所有相关员工必须全部参加培训。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员工素质和技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课堂气氛呆板,员工不主动参与互动,受训员工对所学知识不能融会贯通,参加培训是为了应付培训后的考试。
经人力资源部了解,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员工对自己在素质和技能方面所存在的“短板”认识不清晰,不认同公司确定的培训内容,对公司硬性规定必须参加有抵触情绪。因此,部分员工学习热情不高,基本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培训。
这家公司培训效果不理想,是由于员工对培训的重要性和自身的培训需求不明确,致使员工无法充分认识自身所存在的差距和改进目标,以及技能、素质的提升所能带来的积极作用,没有从内心真正产生培训需要。培训内容的设计也与员工需求有所差距,员工就缺乏主观能动性,培训效果自然不好。
在现实工作中,有些企业重视培训,但却忽视了培训的后期评估和监督,使员工感觉学而无用。也有些家族企业的培训评估仅仅是对培训内容的考核,并没有深入到员工的工作行为、态度改变、绩效改善、能力提高,以及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效益上去考虑,评估工作还停留在低水平层次上。还有些企业缺乏对培训评估系统的记录,缺乏对培训的专业管理,没有建立完整的培训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