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认为:人缺什么就得补什么。培训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是,在弄清楚员工缺乏什么之前必须弄清楚一个概念,那就是,你的员工不是一个整体,他们具有个体性,不要尝试着用一种语言对全世界的人说话,培训也是同样的道理!
根据技能和知识两个维度,你可以通过调研表格了解每个员工的培训需求情况(即了解他缺什么,又知道他的个体差异,然后有针对性地给员工补充“能量”。
这就需要我们的培训经理能够给员工做培训准备,比如说根据岗位特色、员工层次选择合适的受训人员和培训内容,这是企业培训成功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一场产品知识的培训并不是每一个员工都必须参加的,即便是员工想参加也必须参照其岗位条件及其个体差异。这样的培训才具有针对性,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员工自己填写培训“报名表”及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员工的学习目标进行培训的准备。
给一线员工做培训,必须是基于员工的培训,需要站在他们的立场,用他们能理解的话,而非企业“官方”语言。
企业大部分的培训,如企业文化、心态、产品知识、营销技巧……大量的培训都显得机械化,且都是站在领导或管理层的立场,很少有从员工角度出发的内容。或许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老板会光火,辛辛苦苦花了高额的价钱请来“知名”的培训师,暂时放下手里的业务进行培训,结果却被评价为“垃圾”培训!
传统的培训项目模式、课程开发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员工的学习需求;应该尝试微课程设计,微项目设计,快速产生知识,快速传播和应用。
学习和业务的边界日益模糊,应该到业务中去,多和他们聊,参加他们的会议,倾听他们的声音,挖掘他们的痛点,最起码你得知道“公司是怎么赚钱的,公司如何才能赚更多的钱,公司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什么,公司未来走向哪里”,用泛在化的学习手段支持业务人员的学习。
培训需要由资源平台,包括内外部和线上线下。未来考验培训专业性的一大挑战是知识管理能力。将公司内部的优秀经验、实战案例等形成学习资源,你会成为公司传承的功臣。
微信学习平台、APP学习平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在提升学习覆盖率和延长学习时效来看确实有帮助。所以请尝试使用移动互联网支撑培训,实现O2O模式;利用碎片化方式帮助来实现学员随时随地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