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培训课程比较受欢迎呢?
一是课程设计者努力创造与学习者工作和生活有关的学习体验,用案例和故事与学员的经验发生牵引;
二是课程结构能让学习者知道自已在做什么?
三是用学习者听得懂的语言,给予参与和练习的机会,在交互练习中掌握;
四是给学习者实用的工具和指引。
只有交互式的培训才会让学习发生改变,通常培训结束后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学员记住讲师的风彩,二是学员课后带回去很多工具,三是学员能够在工作中将培训内容应用。
请问哪一种情况说明这个课程成功了?
毫无疑问是第三种情况。说明老师让学员有能力完成课程前他们无法做到的事情。所以说学习的定义是一种改变,而不是单向的传递信息。
那么,如何才能够实现有效培训呢?
寓教于乐,把课程设计成游戏,把游戏设计成课程。
不论是60后还是90后的学员,其实都喜欢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尊重、被重视,都喜欢体验自已参与课程,贡献智慧的感受,所以不用担心年龄大不爱动,要考虑的只是根据年龄的差异对游戏的类型和程度做出合理的设计。
比如,在开场之前,与学员约法三章,这个约法三章也要体现游戏化的思想:告诉学员基本的培训守则,如果违反规定要接受四个惩罚频道。一个是体育频道,男士做10个俯卧撑、女士做10个蹲起;二是娱乐频道,学员要表演一个节目把大家都逗乐;三是生活频道,分享一个自家一百年或一万年的各类秘方;四是教育频道,小组所有的成员起立,对大家齐声说“对不起,我们没有管理自已的好伙伴,他的行为给大家带来不便。”这四个频道由违反规则的学员自已选择,无论选什么,都会在轻松气氛中达到劝诫的目的,在维护尊的前提下,达到保持课堂纪律的目的。
在课程的讲授中,把课程设计成游戏意味着要采用多种交式的形式,最常用的是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整个角度扮演下来,可能发现的问题远远超过预先设计的,这个时候,考验培训师的时候到了,培训师要对所有的问题提炼关键词迅速记录,并且对脑力激荡产生的新问题应机处理,做好总结和点评,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肯定正确的共识,纠正不当的观点,完成课程内容的讲授,而学员,已经在提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思考和学习,老师的点评成为了二次强化的巩固。这就是把课程设计成游戏的好处,它让学习成为一种行为的改变。
凡是课程中用到的游戏,通常有两种类型:一是以课程内容为主自已设计的游戏,二是专门为课程设计的通用类游戏。到底用哪一种比较好?
举个例子,很多女孩子的车里都有很多饰品,常见的是前车窗会挂一些别致的挂饰,有玉的还有木质之类的,还有方向盘上会有一个护套,有的是毛线编的有的是皮质的,那么,这两者有啥用?前者其实除了好看没啥用,挂不挂都行,后者却极有必要,因为它即漂亮又让双手接触方向盘时感觉舒适。那课程中使用的游戏也要像这个护套一样,这个游戏一定与课程有关,对课程有用,并且能够为课程加分。如果与课程无关的游戏,不如放弃。因此要把游戏当成课程的一部分来设计。
设计与课程内容相符的游戏其难度不亚于构思课程,说白了其实是一个整体,如果整个课程是一部电影,那剧本、演员、道具、服装都是为了电影的主题服务的。游戏亦如此。很多优秀的培训师十分善于利用突发性事件,形成课程的精彩卖点,也就是把突发性事件随机应变设计成一个游戏。比如,当看到有一个学员打瞌睡时,老师会说:我不担心你睡觉,我担心你受凉,为什么会受凉呢?因为按照规定培训现场的温度会控制在26度,这是一个适合听课的温度,而不是让你睡觉的温度。整个提示很温馨,有一个知识点,并且旁敲侧击,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当突发事件来临时,要考虑它是不是可以真实、帖切地嵌入到今天的课程中?它插入到哪一个地方合适?和课程的哪一部分可以结合?并且能不能得到学员的认可?把突发事件像广告一样植入课程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
需要注意的是,游戏要由专业的助教来完成,专业才有专效。要做就要达到预定的气氛和效果,真正为课程增彩。不难理解,为什么外科医生动手术时,连擦汗这样的小动作也是由护士完成的,专人专责,培训师就是培训师,只需要负责好课程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