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股权激励愈发火热,两类投资策略引关注

股权激励愈发火热,两类投资策略引关注

吉宁博士 2016年11月30日 企业管理培训

近年来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愈发增加。股权激励旨在通过激励机制,解决现代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即所有者(股东)和经营者(管理层)之间所存在的利益不一致情形。为了降低经营者利益最大化可能对所有者权益造成的损害,股权激励将经营者利益与所有者利益进行绑定。

国内股权激励的主要形式包括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增值权。统计表明,在指数底部区域布局股权激励类标的有望获得较为可观的超额收益。因此,目前正是关注具备股权激励概念次新股的好时机。

1.股权激励有助于改善长期业绩。通过跟踪已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发现,此类公司在股权激励实施期间,往往能获得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业绩增速和盈利能力。

以2014年提出股权激励方案的11家次新股为例,2015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平均增速达到28.45%和35.49%,远高于市场-2.15%和-1.00%的整体增速。

2.新兴经济正成为激励的新焦点。在过去,股权激励事件有较强的逆周期性:当公司股价和业绩碰到戴维斯双杀时,企业本身有更强的动力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因为可以通过更低的成本费用完成激励。然而,随着近年来新兴经济占比的不断扩大,股权激励事件的逆周期性显著下降,这与传媒、消费、旅游等新兴经济的抗周期性有一定关系。

随着国家对改革和经济转型的推动,近两年来上市的次新股中新兴经济的占比也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次新股上市时间较短且体量普遍较小,其通过股权激励提升经营效率、做大市值的动机更强,因此在股权激励事件的投资中更值得关注。

3.股权激励带来的机会正在增加。自2006年证监会颁布(试行)以来,推出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2009年仅有14例预案,2012年增加到141例,2015年攀升至230例。而自2014年以来上市的次新股为例,截至6月1日共有89家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方案,占次新股总数的近四分之一。

此外,两类投资策略引关注。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回测,发现在某些特定流程的时间窗口,股权激励事件有较强的公告日效应。其中,预案公告日效应最强,投资者可在市场风险偏好的回升期关注此类事件的交易性机会。

二是关注次新股在激励下的长期价值。从历史来看,影响次新股股权激励事件投资收益的主要因素包括三点:一是买入价与行权价之间的折价,二是股权激励方案在总股本中的占比,三是股权激励计划行权要求的严格程度。

首先,在买入折价方面,正如定增策略那般,更大的折价幅度将带来更大的安全边际。其次,股权激励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是衡量激励力度的重要标准。较高的占比意味着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捆绑程度更高,企业管理层更有动力通过做大做强上市公司获得高额的投资收益。最后,行权方案的严苛程度将影响到业绩的实现及股价的表现。一般而言,行权条件越高表明管理层对公司未来的前景更为看好。

对于市场来说,更高标准的行权条件也将增强对企业未来的信心,从而对股价形成提振。通常来讲,严格的行权条件大都要求激励条件高于公司过往的净资产收益率或同比增速。

股权是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战争中,不论是大众创业还是企业创新,立足股权的视角,发掘股权的力量,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欲了解更多关于股权激励的价值信息,不妨走进方永飞教授的股权课程:。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