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积极主要是员工心态问题。心态问题分为两个层面,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所指的是人的本质,如果其本身就是个对待工作一贯消极的人,当然就会在行为和言语当中表现出来。
客观因素是指在其个人因素以外因素,比如企业管理体制、领导者的领导方式、工作岗位的兴趣培养、工作压力与工作胜任力的配比、工作协调的促进等,这些都是决定员工是否有工作积极性的前提条件。
第一,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分配方式是否一致,存在失衡的问题。
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的“游戏规则”,规则的制度者不但要考虑自己和上层的利益,也要考虑基层员工的利益,执行时要避免特事特办,不要厚此薄彼。例如企业的组织职能划分不清,薪酬制度不合理、晋级制度不公平,这都存在着管理体制的失衡,其中任何一项都会影响到员工更积极性和人才的发展。
第二,领导者的领导方式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为什么大企业的执行力好,工作效率高。大企业的员工稳定性、协调性强。这不仅仅是因为“大”,而是因为大企业拥有高级经理人。高级经理与中、小企业经理人的区别是拥有更多更专业的管理方法。比如在什么时候批评,用什么方法批评,批评到什么程度最恰当,这些都是现在中、小企业经理们需要学习的知识。其实员工的积极性,与其领导者的管理方式有直接关系,不懂管理的经理人是“只有要求,没有标准”而专业的经理人是“有要求、有标准、有理念、有尺度”。所以中、小企业要解决员工积极性的问题,必须要抓紧时间学习,提升经理人的领导力,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能够适应未来的竞争趋势。
第三,员工对其工作岗位的兴趣。
第四,工作压力与工作能力的配比失调。
作为企业经理人,一是要掌握下级的能力范畴,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不擅长什么;二是要重视人才的培训与辅导,不断提升企业经理人的能力,他们才能承担更大的工作压力,完成更多的任务。
第五,工作协调性的促进。
一是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在公司内部组织学习,创造共有的价值观;二是组织系统的教育培训,通过专业老师的引导来分析员工与员工,团队与团队间的文体所在,对症下药化解工作中积累的矛盾,打开企业内部的经脉,是信息流通,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