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训前
培训前的核心工作是什么?是需求调研?是课程和老师的考察?还是界定培训目的?一个好的培训在培训前首先要厘清几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要做这次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定义是什么?
二是如何评估这次培训的结果优劣?即培训效果的评估标准是什么?评估办法是什么?
三是培训前的现状是什么样子,培训后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样子,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弥补理想与现状的差距?
四是采用什么培训形式是合适的?
最后才是具体的课程和师资选择。
此外,培训前还要提前想清楚这次培训的管理应怎么做,也就是培训前的管理,包括培训前的讲师调研和课程开发、培训前环境营造、培训前的学员心理状态的准备、培训前学员对现状的预温习及课前作业、培训前分组及竞赛规则制定等;培训中的管理,包括培训中的课堂纪律管理、培训中的课堂内容即时沟通、培训中的竞赛管理、培训中讲师流程的管理等;培训后的管理,包括培训后的讲师评估、培训后的课堂知识分享、培训后的实际应用检查与评价、培训后的辅导、培训后的整体培训绩效考核等。
2.培训中
培训中的核心工作是什么呢?
合格的培训管理者在培训中不是袖手旁观,看老师在台上表演,培训中,培训工作人员要解决的是培训现场的服务和培训现场气氛与现场效果问题,大部分的培训管理人员在老师培训的时候,除了做些服务工作外,好像就没有别的事情了,这是错误的,有时候单纯靠老师是无法保证培训现场效果的,培训现场效果的最大化必须有培训管理人员参与其中才行,具体要做的就是现场服务、老师的服务与沟通、课堂的管理、课程的沟通与调整等工作。
3.培训后
做培训的目的不是让学员听听而已,明白道理就行,要的是学员的行为改变、思维改变,站在这个角度想一想,培训课程结束了,学员就会产生行为改变、思维改变吗?
恐怕很难,即使你的课程将的再好,学员听的再激动,如果课程结束后没有后续跟踪措施,行为的改变也无异于镜中花水中月。只有培训管理人员通过制定有效措施监控管理,直至形成行为习惯了,此次培训才算告一段落。培训后的管理工作包括的就多了,课后实践应用的考核、课后分享、课后辅导、课后业绩改善评估、课后沙龙会交流分享等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培训的整体质量。
通过对培训的全流程管理,这次培训效果才算是有了一些保证,培训的流程管理不但要坚持,更重要的还是要不断更新改善才会效果越来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