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不同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不同的,这源自于每个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同。因此,中高层在培养人才之前,先要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而这个目标首先就是要跟所在企业战略目标紧密挂钩,否则,辛苦了半天,培养出来的人才却不是企业想要的。其次,要跟你的团队目标挂钩。再次,还要跟员工个人的愿望和目标挂钩。三者很好地融合与对接,才能为后面的培养工作把准方向。
2.设定人才培养标准
在经过确定过后的培养目标指导之下,为各个岗位的人才设定培养标准。这有点像岗位管理的胜任力模型,但又不限于此。除了需要员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标准之外,可能还有工作年限、学历要求、业绩贡献等等。要设定一个每个人都有机会且每个人都有希望的标准,且这个标准尽量全面,最好还能略高于岗位本身的要求。
3.选定人才培养对象
根据前面的培养目标和标准,在团队中寻找最匹配最有可能的人(暂时不建议从外部引进,另外内部选择也最好有两三个,而不是只盯住一个)。如果我们自己拿不准,可以请旁部门协助,或进行多方衡量测评。总之,每个岗位都要精心挑选,不能马虎。当然,每个管理者对人才的看法都不尽相同,很难有特定的标准。
4.拟定人才培养手段
为每一个选定好的培养对象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如提供培训、跟踪辅导、岗位磨炼、外派考察、关键考验等等。这里面会有共性的,也一定要有个性的,也就是因材施教。
5.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对培养目标和所选手段进行分解,嫁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当中,并据此安排出时间计划,年度月度每周,列出表单,形成计划。中高层、员工本人以及员工的直接管理人都要知晓,并且在计划书上签字承诺,严格执行,互相监督。
6.圈定人才培养资源
这是对人才培养手段和计划的补充。盘点一下我们的人才培养计划需要什么样的支持?来自哪些方面的支持?公司的?外部的?上级的?同事的?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哪些资源?还缺哪些?怎么寻找?怎么补足?圈定资源,资源才能为我所用。
7.稳定人才培养过程
进入到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执行过程,这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力求稳定性,包括执行力度的稳定(不要光打雷不下雨、一阵好一阵坏、有一顿没一顿的)、个体进步的稳定(中高层及时检查与跟进、员工的及时自省与补缺)和整体推进的稳定(不和谐因素的有效剃除、不满意对象的教育和替换,不恰当手段和计划的调整)。
8.评定人才培养效果
包括阶段性效果评估和最终效果评估。对照事先拟定的培养目标和计划,逐一对照。有周目标就每周评定,月目标就每月评定,季目标就每季评一次。总之,要在每一个目标和计划节点进行评估。评估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做得好的地方,为什么能做得好,如何保持,可否进一步改进?一个是做得不好的地方,为什么没有做好?如何修正?怎么保证下一阶段的效果?
9.固定人才培养系统
经过以上八个步骤的实践和梳理,中高层对于人才培养的整体流程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脉络。接下来这件事很重要,就是要把它变成系统。中高层要费点心思,把自己培养人才的过程进行总结,形成方案,最终变成公司固定的人才培养系统。
10.坚定人才培养信念
首先,中高层对于人才培养需要耐心。其次,培养人才是个不断循环往上的过程,就像是螺旋。可能这个周期刚过,下个人才培养周期紧跟着又来。再次,作为企业管理者,我们还要抱着“人人都是可塑之才”的理念,深入关怀每个员工,尽可能去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以期找到更多人才。因此,中高层对人才更要有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