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管理中,当我们定位了战略,搭建了团队,明确了权责,制定了制度,拟定了计划,最后却发现员工并非按我们想象中那样去工作。不仅是程度上,甚至是方向上的,他们似乎就没想过把事做好。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员工激励。
那么,企业该如何激励员工呢?回归常识,梳理逻辑。
什么是常识?什么是逻辑?
常识就是承认每个员工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员工激励是复杂的,长期的,动态的一个过程,不存在简单粗暴,一劳永逸的方法。逻辑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具体方法为:
1.分析需求,提出假设。
分析员工事实上重视的是什么,而不是是他们自己说重视的是什么,更不是一厢情愿的给自己想给的。激励员工的第一步不是不吝赞扬或绝不批评,而是承认他们是人,有自由、有个性、有尊严。
2.成果导向,分析成本。
满足员工的需求需要多大的成本,满足之后能够产生多大的产出。承认人有自由,有个性,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值得去激励,反而是人的不同让管理在企业/团队有限的成本之下,有了取舍。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经理人的眼光始终不应离开成本和收益,所以,随着员工能够创造的价值的不同,投入的激励成本随之不同。
3.设置目标,缩短周期。
经理人要为员工激励设置目标,制定标准,传达可预期的信息,非常重要。
4.维护概率,及时强化。
该强化措施必须只有在所想要的目标行为完成之后才采用,在达成目标后,激励的越及时,强化效果越好。明确激励后,已经要及时兑现,拖个一年半载激励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5.关注反馈,持续改进。
只有能够在员工激励的全过程,收集反馈,吸取教训,修正假设,改进方法,才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最终可以在管理之路走的更远。
企业经理人:
可衡量,愿投资。员工激励,本质上就是生意,性价比最重要。
鼓励增量,减少零和博弈。不要纠结存量,与员工一起分享增量。
选择合适的员工。价值观匹配的员工,不是他是思维方式和公司一样,而是他们的需求和你在人才市场中的优势匹配。
员工:
分析自身性价比。不仅要关注自己创造了什么价值,还要考虑到经理人在自己身上付出了多少成本(包括不仅限于培训成本、沟通成本、管理成本、激励成本),以及相应的性价比。
提升性价比,让自己值得激励。重要的不是你的性价比,而是和周围的竞争者相比,你的性价比如何。
维护性价比,建立和企业的正循环。当企业在你身上投入激励成本(如加薪,晋升)之后,你的性价比已经随之下降。如果能创造出新的价值,维护自身的性价比,企业的再次激励就不会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