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与员工个人工作绩效挂钩,牵涉到HR与其它模块的协作,在与员工个人工作绩效挂钩的初期,可能会增加其它模块同事的工作量。
比如说,将培训的核心素质列入价值观考核。员工的价值观及职业素质的考核会占30%的考核权重,因此在员工价值观及职业素质的评估表上,会加上两个维度“学习能力”和“分享”,每个评价等级都对应有详细的行为描述。可不要小看这两项,对于推动培训至关重要。这就是变员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抓手。
其次,将工作绩效情况与培训效果评估挂钩。将一个具体的系列培训与个人工作绩效挂钩则更好操作。以各工种的技能培训为例,首先我们需要选取两个对比组,将参与技能培训的员工没有受训前的绩效情况记录下来。
如何确定培训可能提高的KPI指标和标准,这个是技术活。培训效果评估,根据柯式四级评估理论,行为层或结果层的效果培训最难,在业界都没有非常成功的案例。所以,我们不要追求完美。考虑到成本,当需要培训与个人工作绩效挂钩时,我们仅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重要培训。每次培训都做成果层的评估,岂不累死。
第三,将绩效反馈应用于培训需求。如何精准地找出培训需求呢?众多培训需求获取渠道中,来自于绩效的反馈老板最认同,通过绩效我们能够发现公司、部门的弱项,员工的能力或知识欠缺,然后针对员工的一些薄弱点和技能瓶颈,可以通过培训补强。
绩效结果的运用更多应与培训挂钩,而不是将绩效差的员工淘汰。末尾淘汰制只适用于那些无可救药的员工。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绩效结果运用首先要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来对待员工,其次才是淘汰。
第四,建议将培训计划完成率、人均课时等指标纳入到绩效考核中,用来考核管理者。当然这个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来,如果公司没有实施BSC平衡计分卡,甚至连简单的KPI都还未推行好,此条建议请忽略。
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建议比如将培训积分化,接受一次培训或讲一堂课积N分,计入到个人相应的绩效积分中。当绩效奖金兑现的时候,公司根据员工获得的绩效积分发放奖金。当然培训积分,只是绩效积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