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团队建设与管理集训会心得

团队建设与管理集训会心得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第一大亮点:按照官方的说法,会议由以前的领导在台上讲,改变为员工在台上做分享,这作用嘛,我觉得直接的作用就是能够创造一种好的沟通氛围,台下的听众也会更感兴趣,而且台上员工说的都是结合自己工作实际的,很贴近大家的生活,团队建设与管理培训效果自然就提升上去了。

第二大亮点:集训会上设计了几个座谈会的环节。 这次的集训会主题是围绕“团队建设与管理”,实际更多的谈的企业文化,围绕这个主题,设计了几个板块,每个板块由人员分享心得后,就会针对板块内容开展座谈会,引导大家对板块学习的内容进行学习分享,提升培训效果。从这点看来,主办方还是花了很大心思的,这样的培训方式,我理解为启发式的团队建设与管理培训,以前在JZT是没遇到的。

第三大亮点:不得不佩服,会议主持人真是很牛啊。因为是启发式的培训,整个会议的串场都是由主持人实施的。这不算,各个环节的过度并不向以前单纯的介绍课程那么简单,主持人还要对整个课程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总结,对所有的参会人员进行引导,太厉害了 。这样的方式其实对主持人的要求很高的,一方面主持人要有很好的控场能力;另一方面主持人还要对管理知识有一定的功底;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主持人需要对公司有很深的了解,公司的管理方式,业务模式等等。

第四大亮点:虽然主题是“团队建设与管理”,但讲的更多的是企业文化的内容,充分利用了企业文化的功能。

按照我的理解,“团队建设与管理”解决的“怎么做”的问题,更多的是方法,工具与技能。而企业文化解决的是方向性的问题,让大家知道团队建设与管理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就高明了。同时文化中对树人的具体表述,也指明了“做什么”的内容。这样下来,方向有了,内容有了,至于怎么做的问题,那就容易多了。

虽然说集训会整体上是成功了,但仍然有几点需要考虑的地方。

经常做活动的都知道,一般做上百人的活动,只要整体流程顺利,这个活动就成功了70%,如果创意亮点突出,那基本可以到90%以上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只要是做活动,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瑕疵,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瑕疵找出来,进行总结。

第一点:合影环节的问题

合影环节花费的时间很长,关键因素就是队形排列时间太长了,全部由摄影师现拉先排,当然浪费时间了。

如果一开始能够将准备工作放在前面,实现预演。或者根据摄影师的要求,根据人的职位高矮胖瘦提前划定顺序,这样时间就能大大节约了。

其实这一点也反映了

第二点:课件笔记本问题

在本次培训过程中,培训用的笔记本多次出现了问题。虽然对培训整体没有影响,但还是略有瑕疵。

这点提示我们,在项目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风险控制。

总结一下,其实第一点,第二点都反映的是项目管理中的问题,项目管理并不是万能的,但它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思维或者工具,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

第三点:项目的可复制性

上面说了,这次集训会有一个亮点,大胆采用了启发式的培训,主持人在整个培训中是核心要素。但我更多的考虑的是,本次集训会的可复制性问题,这次的效果很好,整个流程顺利,亮点突出。但下次再以这样的形式开展,是否还能保证这样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管理有几个职责,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协调。那么这就决定了在管理的理论中,对事物有一个基本的要求,那就是可控。如果做到可控,那就需要尽量减少不可控的因素,人也是不可控的因素之一。

按照以前的工作经验,对于大型项目,尤其是重复性的项目,要保障效果,最好在每次项目结束后,及时总结,形成SOP,形成流程,对下一次工作进行指导。这样做是有原因的,自己感觉,人是每个项目中最不可控的因素,形成SOP,也就是为了将人的影响最小化,无论是谁来做,只要有这个流程,按照这个机制,整个项目就能成功。我想,这是所有的管理者都想看到的。

这次集训会中,主持人即是会议的亮点,也是会议的核心环节。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人的作用被最大化的方法,从而对项目的可复制性产生影响。因为按照现在的情况,即使会议进行总结,形成SOP,但人是没办法进行复制的,如果下一次换了主持人,或者说主持人水平不如本次的,那会议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提出了问题就要解决,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了?我现在只想到了一点,SOP当然是要建立的,而且越详细越好。

第四点:关于培训效果

因为本次培训的主题是“团队建设与管理”,提升管理者的团队管理水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目的。

我看了下参会人员的构成,大部门都是一线的业务管理人员,而这其中的大多数都是由业务人员一步一步提升而来,一般这样的管理者有一个特点:业务能力强,管理能力弱,重业务,轻管理。JZT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针对这样的人员,更多的是需要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标准化的管理知识培训,也就是说,要成体系,有模子,培养他们整体思维;或者说交给他们一些关键的招数,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前提是这些东西必须都是标准的。

而本次培训中大量采用了员工分享+集体座谈的形式传播管理,虽然分享了很多管理经验,但这些管理经验都是员工的日常总结,缺乏标准,缺乏体系,现场的人员听起来,可能在场上会感觉学到很多东西,但对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不了解,管理技巧提升自然就会有折扣了。

如果解决这一问题了,就如人力资源领导而言,我们需要建立职业规划,制定每个岗位的胜任力模型,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提升工作,那么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

整体来说,这次的集训会让我收获到很多东西,无论是对公司的了解上,还是培训思维的开拓上,都有很大收获,正如朋友说的,两种管理模式的不同定会给你带来别样的感觉,呵呵。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