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共享经济”为何走向冰火两重天

“共享经济”为何走向冰火两重天

吉宁博士 2016年6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热词”总伴随某些事件跳入到我们视线中,这次“分答”的出现又把众人的注意力从网红经济拉回到了共享经济。据说产品上线4天时间已有百万级的用户涌入,并产生20万条问答沉淀。不过,同样在共享经济领域中,也会不时传出那些曾被人津津乐道的产品,宣布转型或直接倒闭。

一度火爆的拼车市场也在一阵厮杀后沉寂,但为什么“分答”这样的产品在推出后就能火起来,而许多产品却变得举步维艰?决定成败的关键点又是什么?不妨把焦点先收回来,看看共享经济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模式?

共享经济实际上是将闲置的资源高效地利用起来,你的钱、你的知识、你的时间、你的物品都可以算,你有它的“拥有权”而将“使用权”交给他人,从而获得一部分“收益”。事实上这样的模式在很久以前就已存在,但为什么没有像今天这般发展的如此迅速。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共享经济”走向冰火两重天呢?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总结了一下两点核心内容:

时间成本,知识成本,物品单价成本,所获得的收益,用户会在其中进行权衡后选择是否用这样的服务,所以当那些费时费力,收益不多,客户服务的满意度较低时,看似有情怀的东西脱离补贴与新产品上市热度褪去后,剩下的只能是抱着“共享经济”的大腿艰难行走。

有型分享不会因为没有补贴而消失,但会以更内敛的方式发展,我相信依然会有一群人可以用他们的力量,让人们产生信任,让分享行为胜过收益所得,从而开始享受分享的过程。我曾想如果一些以共享经济为出发点的公司,采取大规模协作方式会不会有改观呢,每个公司都把自己的产品当做类似API接口的东西,接到其他产品的一个环节中,比如互助保险,比如人人快递,比如食材供应,也许今天的共享经济平台就不再是今天的样子。

共享经济平台最核心的工作是聚拢供需与匹配供需,所以我们看到共享经济的巨头们都在吸金补贴,疯狂扩张,因为唯有聚集起足够多的供需资源时,才有机会去匹配供需,但每个产品的使用频次和人群又不同,这就决定了一个共享经济产品的体量,低频次与人群的小众,分散是让一部分产品提前退出市场的第一要因。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