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时刻:在一堆人的注视下,被要求表达,可能是在婚礼上,可能是在课堂上,也可能是在某次比赛中。在表达前的几分钟里,你是否会头皮发麻,脑子一片空白,血气上涌,呼吸急促,胸闷想吐?你甚至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出声。你会羡慕那些在公众面前侃侃而谈的演说家,你会羡慕那些在课堂上神色自若的教师,你会羡慕那些在舞台上肆意绽放的歌手……
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对此作了总结:
你觉得他们的构造与自己不同,你来自地球,而他们却来自火星,你们之间有着天生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尤其是你在鼓起勇气尝试了几次公开表达却发现自己还是心悸发慌以后,这种貌似无法通过后天努力能得以改善的感觉会尤其强烈。那么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呢?
其实你高估了那些看起来脸不红心不跳的大师,他们看上去淡定从容,但可能心头正小鹿乱撞。你不会知道他借打电话为由,其实去的是厕所;你也不会知道他候场等待,双眼盯着别人的表演,心里却在默念自己的台词。所以,相信自己,恐惧本身并不可怕。
任何恐惧都不是没来由的,就像我们怕黑,是源于我们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因为不确定就意味着不安全。那么我们恐惧在公众面前表达,怕的是什么?怕丢脸。
想想自己被万千目光注视,有那么多人等着你出丑,以便得到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事儿光想想就已经够毛骨悚然了,更别说你还是个嫩雏儿。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身体和大脑必然被恐惧所支配,你怕听见别人的笑声,你怕分享的内容没人关心,你怕忘记要说的词儿。丢脸的前提是得先有脸,那些大师都懂,那些只盯着别人出错的人不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舒适圈是这样一个圈子,圈子里是熟悉的环境、面对的是熟悉的人,做的是自己擅长的事,你感到舒适、自在。一旦踏出这个圈子,你就会面临挑战,感到压力,迫不及待地想退回到圈子里面。
舒适圈有大有小,我们要做的就是扩大自己的舒适圈范围,尽力做自己熟悉和擅长的事情。如何让一件新的事情成为自己熟悉的事情,答案就是不断练习。在熟悉了内容以后,你得到一个与分享现场差异不大的环境下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练习。
最后一件掏心掏肺的事儿,那就是这个世上没有百分百的事情,哪怕你做到了以上的一切,你也没法保证自己一定会收获无数的掌声,你必须认识到,人生在世,出丑是一种常态重要的是在出丑后提升自我的职业素养,防止再次出错。
生而在世,出丑本就是常态。认识到这一点,你就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得失,分享得不好又怎样,丢脸了又怎样,当你真的这么想的时候,其实也没能怎样,这种淡定的职业心态可以帮助缓解压力。走出舒适圈的确是一件令人不爽的事情,但你也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做些让自己不爽的事情才能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