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如何把握培训模式

如何把握培训模式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目前而言,企业对培训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很多企业都愿意在培训方面进行投入,培训机构的兴起以及培训市场的火爆就更加成为推动企业培训发展的动力。

一时间培训好似一股旋风席卷了中国的市场。

在国内每个城市随便一走,企业的培训绝大多数是眼睛跟着潮流走的,这些年信息的通达、通讯的便捷、交流的频繁以及培训教材以排山倒海式的上市,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下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执行力话题很火就不管自己的基础底子怎样跟着做;报纸舆论都在讲人力资源管理,就开人力资源研修班;MBA时髦,企业就鼓励员工去上MBA班,个人也纷纷热衷于接受MBA教育;ERP很热,就办一个ERP培训班……

市场上的一些企业对培训的了解不够全面透彻尚可理解,但那些“忽悠”型江湖郎中式的培训公司却是大好的市场与机会,他们才不管你企业在什么阶段需要怎样的培训、员工需要怎样的培训来解决实际工作困难;而学院派出生的培训机构与人员理论气息十足,对于企业人员的培训往往是进行填鸭式教育,不管三七二十一教科书式的“大而全”开讲,再问一问他们自己做了多久的实践、摸过多久的市场、有多少的实战经验,结果只能就事论事,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案例也只是国际大型公司怎样怎样,更有甚者自己一知半解,就别提对企业有多少帮助了。

在当前,一些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空洞式培训之所以在市场上大行其道,这是与整个行业的浮躁和急功近利有关。某些培训师往往满足于战术式的夸张,而缺乏真正实战基础上的实用原则;满足于理论和概念上堆砌,甚至于加入了励志类名词的炒作,把自己过分包装,什么大师、导师等等之类的称谓漫天飞舞;满足于所谓的给人洗脑,强调所谓的激情、个性,难道这些能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反只会给行业带来忽悠、吹捧式和欺诈式恶劣影响,不难想象这样的花拳秀腿式培训只会走入死胡同。

我认为企业的一次次失败培训投入,主要是:

1、培训的课堂热闹非凡,花了很多时间,可员工接受培训后行为没有什么改变,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培训很令人失望。

2、培训不专业,培训机构和人员不负责任,企业的相关培训人自己都没有接受过好的培训,没有针对性的培训,认为能讲几门课就可以了。培训机构和人员不仅课程内容,还是讲课表现,对企业和业务没有什么帮助,员工参训后有“感觉糟糕”的体验。

3、将培训看成是福利,结果培训就变成一严、二松、三推倒、四重来,培训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

4、企业的管理者就是在赶时髦、攀比,看到其他企业在做培训自己不做好像落伍一样,盲目性相当大,平时没能够真正地去支持培训工作。

5、经过培训后,有些员工的能力和素质确实有所提高,受训员工对知识和自我实现的追求也跟着提高了;也会有一些产生更换工作环境、离职和跳槽的状况发生,他们所流向的企业大多数都是被培训企业的竞争对手,由于这些人所掌握的“情报”和新知识技能的应用,对被培训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企业和管理者认为培训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事实上,这些机构和人员往往如同卖“大力丸”的,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课程、几个案例、几个游戏,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企业、什么素质的人员、什么样的环境,都是同样的方法;凭借着读过几本营销书、听过几次培训课、嘴巴上的“吹嘘功夫”了得,能讲几个故事,侃几个荤素搭配的段子,便认为自己也算是个人物,可以给他人传道授业解惑了;他们普遍先在培训网站上搜寻几十种企业内训课程和大纲,再请上几个业务员或电话销售的小姐,就开始对外推广了,一股脑儿地将相同内容输出给不同的培训对象,并且在培训中敷衍了事、偷工减料,结果是让参加培训的企业和人员收效甚微,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及大量的金钱,得不偿失。

这类机构培训的苍白性,还体现为他们很像是跑江湖的草台班子,培训一味向时尚靠拢,美其名曰“紧跟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仅有几个拉培训定单的培训“掮客”,没有一批队伍稳定、功底深厚的培训师,一旦拿到培训定单,就照对方要求仓促组合培训课程,实际上临时找来的培训师并不一定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功底,于是只能对培训内容草草点到,并凭借嘴皮上的工夫巧妙地绕开关键之处,尽讲一些不着边际、无关痛痒的东西,拿钱走人了事,这种逃不脱形式重于内容的流弊导致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次又一次的浪费了战机。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