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的概念最初来自于20世纪80年代的制造业,其精髓同样在于找出流程中浪费的部分,并设法把它消除,通过流程的再造,实现对经营管理的有效控制,从而消除浪费,降低成本,拓宽效益空间,增强企业竞争力。无论是服务业本身,还是制造业的服务环节都有改善以提升客户满意度的空间。
1、减掉服务业中的“赘肉”
服务业应该像制造业那样导入精益的管理思想,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效率更能提升客户满意度。服务业的精益和他现在所在的制造业的精益改进类似,是要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服务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并在服务过程中找出不增加价值的浪费‘赘肉’加以改进,最终达到最好的结果。
近年来服务业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服务业也需要在每个环节都有附加价值。精益化改造来提升企业竞争力,需要从满足顾客服务的角度,确定服务设计、技术标准、服务工艺、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检验标准的整个价值流中所有的步骤。当服务效率提高了,顾客等待的时间缩短,服务更加规范,服务质量得到改善,顾客更愿意为好的服务支付,因此服务的效益也就会走上良性循环。
2、服务的精益流程
如今随着服务经济的兴起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很多制造企业选择了服务转型,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在汽车、机械设备等制造业领域,精益正在或已经成为一项必须实践的管理思想和原则,ABB(天津)运营经理孙永明认为,而这种转型也影响到服务性企业将精益服务作为一项核心竞争力。就像制造业一样,服务业的精益改善也是从“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五个步骤展开的。
时间在变、员工在变、客户需求在变,如果一个企业的标准化流程3到5年不变,就是有问题的。精益服务也是一个企业不断完善自身服务的过程。
3、精益服务的挑战
如果用精益化的标准流程来改造服务业,这是否与服务业本身需要极大弹性和灵活性可能产生矛盾,这正是服务业精益改进中具有挑战性的地方。在遇到顾客多样性的需求时,如何能提供更贴心、更多样的服务,有时可能很难标准化。
与制造业中的精益生产管理不同,服务业的精益不是简单地追求效率最大化,甚至有时为了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服务业中会保留一些浪费。比如海底捞员工餐前递给顾客的湿毛巾,从精益的角度来说就是浪费,但是从顾客角度来说,这是服务实体化的表现。
相对而言,欧美、日本一些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水平、效率相对较高,不过中国的一些服务企业也在改进,比如招商银行、在美洲银行入股后的建行等。现在有更多的企业意识到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不仅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而且能带来高附加值利润。但由于大部分精益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是集中在制造业中,服务业中的竞争优势还不够充分,服务业也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因此要提升精益服务的水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