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员工最常见的三个离职高峰期

员工最常见的三个离职高峰期

吉宁博士 2016年2月29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员工离职,这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经常遇到的事情,员工离职到底有没有规律呢?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认为这其中有三大高峰期。

其一,试用期前后

很多的公司一招到新人后,都希望新人立马就能上任为公司创造价值,于是当新人一进公司,三言两语介绍一下工作的大致情况后,就“放手”让新人独立地去开展工作,而忽视了新人对于公司显文化与潜规则的无知。

事实上,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他则会感觉到在公司里学不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技能,同时也没有可观的薪酬来吸引他们,这时他们就会选择趁早离开。

其二,入职两年后

经过一定时间的工作历练后,员工都希望自已能得到认可与升迁。然而当他们感觉到自已的升迁越来越慢,且机会越来越少时,这些就开始想找寻外面的机会。两年,实际上是员工真正熟悉了公司环境及业务特点,渡过了“适应期”、“学习期”,进入发挥能力,为公司创造价值的“贡献期”。此时离职,对于公司来讲,无疑是一大损失。

其三,工作厌倦期

大多数的职场人士都会对现有工作有厌倦心理,当我们年年如一日的重复同样的工作,对于所开展日常工作,已是捻熟于心,不再有什么压力感和挑战性的时候,人所固有的追求新鲜感与好奇感的本性就会露出来,而对现有的工作就会失去兴趣与动力。

当职业生涯已走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如果公司不能及时提供“柳岸花明”的成长空间,员工就会另谋高就。而由于此类员工已发展成为公司的核心骨干,他们的离职,无疑会为工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入职1个月:离职与人力资源管理者关系较大;入职3个月:离职与直接上级关系较大;入职6个月:离职与企业文化关系较大;入职1年:离职与职业晋升关系较大;入职3年:离职与发展平台关系较大;入职6年:离职的可能性很小。

权威机构估算,一个员工离职会引起大约3个员工产生离职的想法,照此计算的话,如果员工离职率为10%,则有 30%的员工正在找工作;如果员工离职率为20%,则有60%的员工正在找工作。

所以我们的企业必须做好人才的选用育留,娄萌老师的解决困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根本问题,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