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主要分为三大层次:
第一、岗位胜任为目的培训。70%-80%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是以此为培训目的的,重在通过培训使员工能够更好的适应岗位需要,胜任目前岗位。在培训之前,企业应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建立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岗位胜任模型是指根据岗位的工作要求,确保该岗位的人员能够顺利完成该岗位工作的个人特征结构,比如动机、特质、态度或价值观,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的综合表现。明确了该岗位的工作要求之后,就可以对症下药进行培训,这样培训会更有针对性、实用性。
第二、提升能力为目的培训。企业为能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希望员工能够一专多能,丰富员工工作内容,此时的培训是以提升员工能力为目的的。企业可以在员工一般技能要求的基础上提炼出员工所需的技辅助能,并对比专人做与员工一人全部胜任的成本和效益。但是这些技能的习得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负担,对员工来说一方面增加了学习的成本和压力,另一方面,却也是对自己软实力的丰富和提高。
第三、核心能力开发为目的培训。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活动都需要的,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和技术飞速发展的综合能力或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八项内容。该类型的培训主要是结合企业自身战略发展需要,对核心骨干等进行分层分类培训,以提升骨干员工各方面创新意识为导向的培训。企业在培训的时候应明确什么是该岗位的核心能力,在请在这方面最有经验和见解的人或专业团队来进行培训。核心能力开发为目的的培训可以帮助员工提升能力,顺利完成任务,为企业创造效益,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但是核心能力的提高意味着员工将会不满足工作的现状,对工作的要求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有的员工甚至离职或跳槽,企业的负担和损失都会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