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资源”就是能够投入到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中来的要素,像设备、资金、技术、信息、人力等生产要素就是资源。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其他资源在运营过程中只转移价值,不增加价值,人力资源在运营过程中不仅转移价值,还能带来价值的增值。20世纪70年代,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就提出了“人是惟一能扩大的资源”的著名论断。他说: “企业或事业惟一真正的资源就是人,管理者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
德鲁克有句名言: “人力不是成本,而是资源。”人的长处就是资源。在普通的管理者眼中,人力就是一种成本,而且是企业最主要的成本,在危机中不但毫无用处,而且还要搭进大笔资金去维持。因此在遇到经济危机时,这些平庸之辈首先想到的解决危机的办法就是裁员。但是非凡的企业家,比如像松下幸之助却不会那样做,他认为人力不是成本,而是比其他资源更为珍贵的资源。他说经济危机之中不裁员,不仅包含着仁慈的元素,更包含着科学的管理理念:无论多么大规模的经济危机都是暂时性的,危机到来时一旦辞掉那些技能优秀的员工,当危机过去的时候,就很难找到非常合适的员丁来工作。培训新人既需要时间成本,又需要资金成本。企业会出现开工不足的状态,这样的状况更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人力资源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必备的一个前提条件,缺少人力资源,领导活动就会变成空淡。
很多公司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并且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主要原因是因为公司配备了足够的优秀人才。
优秀的领导者都是善于使用人力资源的人。
诸葛亮在吊唁周瑜时,遇到凤雏先生庞统,于是留书一封给庞统,并嘱咐道: “我料定孙权必不能重用阁下,你若有不如意之处,便可来荆州,与我共扶刘备。此人宽仁厚德,必不负你平生所学 ”庞统收下信函,允诺而别。
这时,周瑜已死,鲁肃成为东吴的都督。他对庞统的能力赞赏有加,并极力向孙权推荐庞统, “此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见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往日周瑜多采用他的意见,甚至连诸葛亮都对他深表佩服”。孙权对凤雏先生也是闻名久矣,于是吩咐鲁肃,速速请来相见。待孙权见到庞统时,却不自然地表现出失望的神情,只因为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须,长相古怪,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形象不佳。孙权问道: “你最擅长的是哪方面的学问?”庞统回答: “我不拘执于某一种,根据需要而随机应变。”孙权又问: “你的才学,与周瑜相比如何?”庞统笑答: “我的学问,与周瑜大不相同。 ”孙权本来最喜欢周瑜,见庞统如此轻视,心里非常不高兴,便对庞统说: “你先回去吧,将来有用你的时候,一定相请。”鲁肃知孙权不肯用庞统,便安慰庞统说: “不是我不推荐你,只是主公不肯重用你,你先耐心等待吧。”庞统听罢低头长叹不语。鲁肃见状,只好写了一封书信,推荐庞统去投刘备。
此时诸葛亮按察四郡未回,庞统已来投奔刘备。二人相见,庞统长揖不拜。刘备见庞统相貌丑陋,早有几分不喜欢,又见庞统不讲礼节,心中更加不快,便说: “先生远道而来一定很辛苦吧?”庞统并未拿出诸葛亮和鲁肃的举荐信,而是开门见山地说道: “久闻皇叔您招贤纳士,特来相投。”刘备听闻,回道: “荆楚之地刚刚稳定,没有闲职。离这里130里有个耒阳县,缺个县宰,你先任此职。以后若有空缺再重用。”庞统见刘备如此轻视自己,本想以才学打动他,但想到诸葛亮不在,便只好勉强前去耒阳上任。
庞统来到来阳百余日,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所有诉讼,从不理会。有人报知刘备,刘备十分生气,便派张飞、孙乾前去查办。待到张飞质问时,庞统才当着张飞的面,用半日就办完了百余日的公事。张飞大惊,下席谢罪道: “先生大才,小子失敬,我定当向兄长极力举荐您!”此时,庞统方拿出诸葛亮、鲁肃的推荐信函。待张飞将信函交呈刘备,并如实禀明经过之时,刘备方才知道庞统非等闲之辈,于是拜庞统为副军师。
巴斯德说,人最重要的不在于地位有多高,而在于善用自己的才能,将其用到最高限度。实际上,人的一生只用了自身潜能的2—5%。最成功的也只运用了自身潜力的5%。潜能就是每个人本身已经拥有,而自己却不知道、没有用上的能力。俄罗斯的一个学者打了一个比方,他说正常人如若发挥自身潜藏能力的一半,那将掌握140多种外语,学完几十门大学的课程,可将叠加起来几人厚的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他只发挥了他全部智慧和力量的10%,而他发现了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相对论。因此说,个人身上都蕴藏着的巨大能量,它们是领导者获得成功的源泉。
所以,作为一位领导者,一定要记住,自己的潜能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员工的潜力也没有发挥出来,我们要激发自己的潜力,也要激发员工的潜力,带领员工开创更辉煌的业绩。
吉宁博士曾举办过一个经典课程——“中国式魔鬼训练”,这套课程集行为心理学、成功潜能学、神经语言程式学、性格解析学、素质教育学为一体,运用声、光、电、多媒体技术,采用催眠、暗示、观摩、分享手段,通过讲授、体验、互动、演讲等方式,使学员在短时间内情绪激昂、心灵震撼、超越自我、突破极限。改变学员的工作态度,激发学员的潜能。这套课程深受广大中小型企业家的认同和推崇。
芝加哥大学的托马斯·惠斯勒教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位博士生,才华横溢、能力出众。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在一家大公司找到了第一份工作,职位比较低,这位高材生的工作表现却明显有负众望,他自己也感觉到这一点。于是他辞去了工作,并加入了另一家公司。然而,在这里,他从一开始就表现得十分出色,结果在短短6个月内,他就被提拔为副董事长。这位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惊人的转变?
“真正的问题,不是因为工作责任太大,他无法胜任,而是因为工作责任太小,无法施展其才能。我这位学生的惟一错误是,他一开始接受了那份工作。他的能力有这么高,而第一份工作的要求却只有这么低。”托马斯说。
许多像这位学生一样的人,他们在面对毫无挑战的工作时,表现糟糕而平庸,但在面对适当的挑战时,却可以振作起来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取得心理学和数学双学位的心理学家查尔斯·加菲尔德发现,对于卓越人士而言,这一点尤为正确。在第一次将宇航员送上月球期间,加菲尔德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有过合作,他惊奇地发现,许多过去工作表现平庸的人却突然“振奋起来”,完成了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工作。然而,登月计划完成后,他们又立即恢复原状,工作表现差强人意。他们和上级都认为这一卓越业绩是超常发挥。这实在太遗憾了。如果领导得当,以后他们还可以继续完成更为复杂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