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负面绩效的情况,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经理人在负面绩效的诱惑面前要严格自律,防止绩效冲动。负面绩效的产生往往伴随着价值观底线的突破,经理人对负面绩效的摈弃就是对价值观的坚守。如果说负面绩效也是一种绩效,那么它无疑有巨大的诱惑力;讲原则的经理人在这种诱惑面前不能有私心,不可沽名钓誉,否则就难以体现出“就是白给也不要”的自律精神。
其次,发现负面绩效的苗头后要勇于认错,防止在含污纳垢中带病运营。尽管负面绩效有种种“包装”,多以小道理面目出现,但是识别起来并不难,况且总会有人举报。因此对于负面绩效苗头的发现,勇于确认比善于识别更重要。它反映了经理人是否有明确的是非观,是否把价值观当作软指标,是否准备为践行自己提出的价值观付出必要的代价。认错是纠错的第一步,也为及时纠错争取了时间,有利于遏制负面绩效的进一步蔓延。
最后,建立健全负面绩效的追溯机制,防止在历史隐患的累积中不堪重负。负面绩效作为一种绩效,往往是在事后统计出来的。也就是说,牟取负面绩效的不正当行为往往是在事后被发现的;要想澄清事实,必须溯及既往。在这种情况下,经理人如果以为事情已经过去,可以息事宁人,就留下了一个恶劣的先例,等于鼓励了不正当行为。这种情况不断重复,陈陈相因,负面绩效终将会有“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要想把企业办成百年老店,就必须形成一种追溯机制,对包括负面绩效在内的不正当行为彻底的追查和清理,避免被“历史包袱”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