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培训讲师谈管理 / 管理者如何解决员工问题?

管理者如何解决员工问题?

吉宁博士 2016年1月16日 培训讲师谈管理

任何员工问题,只要我们真正想要解决的话,最后肯定会找到一个公正合理的解决方式。我们不能够偏心——既不能够偏向企业这面,也不能够偏向员工这面,只要采取公正的立场,一来二去,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那我们现在先来看“不能也”怎样去补救,因为“不能也”最简单:

可以通过各种培训提升员工的技能。技能包括专业知识,也包括专业技巧,这两样可以通过正式的培训或者是现场实习来提高,甚至可以在员工做完后给他们一些建议,这样一来就可以把他们的技能提升了。如果时间许可,还可以再次培训,直到他们学会为止。

改变工作内容来迁就员工现有的技能,这也是一个办法。员工做这个工作做不好,如果做别的工作做得好的话,就让他们做另外的工作。

我们根据员工的专长,重新调整工作,使大家都能够胜任,这样等有时间我们再来培训他们的第二专长,不必急着马上培训。

改变工作的内容,改变工作的方法,使其符合员工的技能,也是可以的。或者我们使用新的设备,比如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来弥补员工技能的不足,使他们做得更好,也是一种途径。员工的问题除了“不能也”之外,“不为也”也占了相当大的分量。员工“不为也”主要有六种不同的原因:

第一,企业里面如果有这么一个气氛,即工作符合要求,反而对员工有害处,那么员工就不为了。照理说,工作符合企业的要求,应该对员工有利才对。但是实际上,反而有害的情形很多。比如企业要求一个员工做某事,他做得很好,结果主管增加他的工作,那么他就感觉到上当受骗,认为自己完成得越好,就会增加越多的额外负担,表面上说“能者多劳”,但实际上能者多劳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多劳并没有多得,这就是企业的一个错误做法。

如果员工有杰出的表现,但是我们不能保障他,不能使他安心地工作,反而使同事对他产生排斥或者嫉妒,那么他就会非常灰心。照理说,他工作做得很好,符合企业的要求,可是同事排挤他,想办法整他,那他就会想,“我何必呢”,他就会不为也了。

换个角度说,如果有杰出表现的员工向主管检举,某一个同事做哪些事情不符合企业的要求,他这种行为是不是正当的?应当是正当的。但是,老板常常把他的身份暴露出来,使他遭受到很多无谓的困扰。当然社会上这种情形也是很多的。比如有人看到小偷偷别人的钱包,就报警。警察抓了小偷以后,也会把目击者带走去当证人,那我想以后谁也不愿意再做同样的事。所以有些领导者常常把下属告诉他的事情公开出来,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得他的信息管道越来越闭塞。

更有甚者,有的主管,因为他的下属张三跟他讲了李四的一些不正当的行为,他马上说“你等一等”,然后就把李四也找来,让张三和李四两个人当面对质。这样一来大家都吓坏了,以后有什么事情都不敢跟这个主管讲了,使得沟通更加困难。

无论是哪种上述情况,都说明员工的行为、表现是正当的,符合企业的要求,但是他本人反而蒙受其害,那么这样的一些情形会使得他“不为也”,别人看了以后引以为戒,谁都不敢符合要求了。

第二,工作不符合企业的要求,结果反而有利。照理说,工作不符合企业的要求,员工应该受处分才对,但是事实上他反而得到了一些利益。比如说,有的员工不做事,有事情就躲,结果少做少错,反而少挨骂。这种情形很普遍。多做的人,难免会多出错,有错误就挨骂,渐渐的,大家都没有事情做,没有事情就减少错误的机会,反而少挨骂。

准时到达反而浪费时间,这种情形也很普遍。比如开会,都是准时的人在等那些不准时的人。准时的人心里想:“我何必在这里等别人?不如哪一天我也让别人等一等。”这样,开会就越来越不准时。所以我也常常建议很多企业管理者,召集会议,通知几点就几点开始,不管人有没有到齐,没有到齐,也照样开始进行。有人迟到了,你就明说:“我们已经开了几分钟了,错过的内容,你将来看记录好了。”这样,迟到的人慢慢就会收敛了。

努力工作,结果没有时间准备考试,耽误了自己的晋升,这种情形也有很多。不努力工作的人有时间准备考试,而努力工作的人反而不能利用工作时间来看书,结果考不好,影响了自己的前途。

类似的情况有很多,管理者应该在企业里找一找,看看还有没有工作不符合我们企业的要求,反而得到好处的情形,有的话就要检讨一下。

第三,反正我工作合不合要求,结果都一样。这种情况下,大家就不会想着尽力做好工作。做多做少,领同样的工资,何必多做?大家都不是傻瓜,既然工作符不符合标准也没有人检查,何必太认真?

第四,员工受到阻碍,没有办法符合要求。这种情形可以再细分一下:

信息受阻碍。企业发布了信息,员工没有办法接到,根本不知道企业的标准。这种情形到底应该怪谁,值得我们去探讨。

权力受障碍。员工有责任,但是没有实权,他要尽责任的时候,别人不听他的,怎么办?我一再说,最好少去讲“权”的观念,如果我尽责任,但是别人不配合我怎么办?多半要有上级主管的支持。比如上级主管公开说:“这件事情我已经把责任交给谁了,希望你们跟他配合。”这样一来,他就无形中得到一种要求别人配合的权力。

资源的障碍。比如我们现在过分强调精减,使得很多工作没有办法如期完成。我有一次到新加坡,住的是国际五星级的酒店,一切设施都很好。我习惯早上起来喝一点热茶,可是旅馆只供应凉水,所以我就打电话,问能不能给我送一壶开水来。服务人员说没有问题,结果我等了半个钟头还没有送来。我就又打电话,服务人员还是说马上来。可是我又等了好久,差不多有一个多钟头,有一个服务人员终于拿了一壶开水进来,满身大汗,他解释说:“我从早忙到现在没有停过。”我就知道,他们的人力过分精减了,使得很多的工作没有办法做好。

财力过分的紧缩,物力过分的节约,也会造成资源障碍,使得很多人想把事情做好而没有办法做好。

命令不统一,使得员工无所适从,所以他们没办法做事,这是比较严重的。这种情形多发生在正副主管之间。比如正主管说:“你不要理会副主管,直接向我汇报。”副主管说:“你如果直接向正主管汇报,我就让你无法做事情。”这样一来,就使得底下人无所适从。

环境的障碍。比如说噪音太大了,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等等,都是使得员工不工作或者怠慢的原因。

上级主管越级指挥。这样容易造成各方面的要求互相矛盾,使得员工也没有办法把事情做好。

员工承受过多的精神压力,比如主管告诉他:“你这次非成功不可,否则整个企业都被你搞垮了。”那员工也不敢做。

受到小团体的牵制。这些小团体不让员工好好做事,因为会对这个小团体不利。员工很想做好,但是受到这样的牵制,就使得员工也会产生“不为也”。

第五,缺乏诱因。我们常常说激励因素不够,所以员工不起劲。工作量再多,也没有奖励,那么大家自然不想再用心,不想再尽力。

第六,私人问题使员工很困扰。比如说失恋、失眠、身体不适等,或者有一些不良习惯,如酗酒、赌博、负债累累,甚至有外遇、子女问题等,使员工整天没有办法集中精神。以上的这些原因,是企业管理者应该主动了解的。找到原因以后,我们再给予合理的处置,这叫做补救的措施。

一般来讲,补救措施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给他一些鼓励,让他从不为变成为;二是给他一些惩戒,让他不敢不为。不管是鼓励性的还是惩戒性的,都有各种不同的方法。

鼓励性的处置有以下几种:

1.提供一些学习的机会,让他受到适当的培训,他当然充满信心,把事情努力做好。

2.减轻他的工作负担,或者改变他的工作性质,让他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或者比较感兴趣的工作,那么他一定会做得更好。

3.提高他的工作酬劳,或者另外给他一些嘉奖和褒扬,以资鼓励。

4.可以授权让他去负责,也就是赋予他一些责任,表示我们信任他,让他去充分发挥能力。

5.分配给他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让他感觉到受器重,而且有机会去发展。

6.可以给他一些自我发展的机会,当然这要看具体情况了,看他有没有这种意愿。

7.可以改善工作环境,保障职位的安定,使他没有后顾之忧,他就会尽全力去做。

8.可以想办法促进员工之间的和谐与互助,在团结合作的气氛之下,大家自然想把事情做好。

9.可以协助员工发现工作的意义,发现工作的价值,使他们不要整天把脑筋都用在“我领多少钱”,“我是不是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我是不是受到委屈”等无意义的事情上,尽量把他的思想转移到我们的工作很有意义、很有价值上,使他们的精神更愉快。

10.可以提供一些升迁的机会,使员工可以获得适当的升迁而有相当的成就感。当然,我们也可以针对员工良好的工作表现提供一些合理的奖励,这样的话,可以让他感到自己是受到鼓励的。

有的事情我们要用惩戒性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种,当员工做不好的时候,就要给他一些口头警告或者书面警告,抑或把他应该享受的权利减少一点,或者把他调至其他岗位,严重一点的要降级或者停职,再严重的就要解雇。对于一些表现不好的中基层管理者,也可以把他架空。架空是我们中国人常用的办法,比如有一个科长表现不好,可以把他的工作统统交给其他人来代理,使他空有科长之名,而无法行使科长之实。久而久之,他就明白了。或者我们可以让他自己辞职。中国人有很多方法,只不过要看事态轻重来选择。

第二种,当员工做不好的时候,我们既不去支援他,也不去惩戒他,而是有意地不理他。“不理他”在某一种程度上也会起到制裁的效果。我们中国人最讨厌别人管自己,但是最不喜欢的就是别人不理我们。不理,我们也会觉得很难过。比如我们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员工不理不睬,他就会觉得自讨没趣,以后就会减少打小报告。

标签: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