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遭多家航空公司发难后,携程也在近日惹上麻烦。近日,有消费者在公众平台曝料称,自己在携程上预定了一张机票,但因涉嫌转卖积分票,在国外登机时被认定无效。1月11日,又有实名微信公众号“李淼”发文称,其于携程订购的北京札幌往返机票在收到电子票号后,竟在航班起飞前被机场认定为无效。
作为拥有大量会员的OTA(在线旅游)大户,上述关于携程的帖子在社交网络一度刷屏,引发多方关注。1月11日,携程方面火速回复,这几件事主要是由于供应商违规操作或供应商员工操作失误造成。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整体来看,屡次出现的事情应当并非携程所为,但其管控的供应商,作为直接同用户连接的平台也有其责任。
当然,对于携程来说,头疼的还不是这一件事。就在这两天,另有消费者发表博文称,其在携程上预订了一张机票,却在国外登机时被认定无效,并险些被所在地机场的警察拘捕。
据其表示,携程从英航某个客户那里“偷来”了积分换成了机票,涉嫌转卖积分票。待其投诉反映情况后,携程答应给他重新出一张票,但是使用了另一个日本人的积分换了一张机票卖给他,结果一样被认定为无效票。
据了解,对于积分转让,国内外不同航空公司有不同的规定。但总体而言,航空公司的里程积分可能允许转赠亲属,但并不能进行买卖。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OTA网站均是投诉“重灾区”。前不久,携程、阿里旅行、去哪儿网、同程等四大网络机票销售平台被上海市消保委公开约谈。在去哪儿因为屡遭消费者投诉而被多家航空公司“封杀”的背景下,携程对相关事件格外重视。
携程已经向其平台上的机票供应商发布通知,称其已经关闭CA/ MU/FM/CZ(国航、东航、上航、南航)四家航空公司的旅行套餐,何时开放另行通知。此外,携程还向供应商发布通知称,为了配合东航对国内机票规范化的管理,将升级系统等。
对于李淼表述收到出票信息但机票最终无效一事,携程给出了这样的说法:由于供应商人工操作失误,导致旅客无法登机。客人已经重新购买机票顺利按原计划出行。携程会承担客人损失并赔偿。
另外,针对积分购票无效一事,携程也进行了说明。据其表示,旅客在携程上预订了1月7日从东京飞回北京的机票,由供应商出票,由于供应商违规操作,私自以积分兑换机票,导致旅客无法登机。“得知该情况后,携程致电旅客致歉,对于旅客造成的不良出行感受,携程深表歉意,在退还旅客机票全款的同时,也提出对旅客做相应的补偿。”
1月11日下午,针对近来的两起事件,携程又发出声明表示,后续将进一步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管。“对于违规票,包括积分兑换、弃程等航司明确禁止的行为,携程将对供应商严厉处罚。同时,对出行受影响的旅客,携程将首先解决客人行程,保证客人出行,后续将执行退一赔三的补偿标准,保障客人权益。”携程相关负责人表示。
由此看来,在此次事件的处理上,携程是迅速的。一位航空企业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尽管涉及问题复杂,不在链条中难以知悉其具体原因,但携程此次的反应和处理还是可以的。
携程方面提出给予其机票三倍价格的现金赔偿,但他更想让携程给个说法,彻查管理漏洞,并给出解决方案,否则后续不敢继续使用这一平台。“携程给出了官方回应,但是这完全是避重就轻啊。我觉得现在不是谈赔偿的节点。”
在携程连续出现机票无效事件后,其开放平台被业界认为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业内人士指出,携程的平台开放后,不少中小供应商进驻。而这些供应商在服务的规范度、国际机票的数据质量,以及流程的规范度上存在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最后出现问题单。同时,供应商又难以管理,即便发现存在问题后被清理出局,但其船小好调头,换个牌子仍旧可以继续运作,平台方面防不慎防。
对于携程来说,可能类似的事情未来还会出现,其可以做到的就是提高响应速度,用最快的方式为用户解决问题,同时,对供应商方面也应加强规范性管理。
而在机票销售一事上,供应商和携程都应该承担一定责任,消费者通过携程平台购票,也是携程告知其购票成功,其应该为消费者进行确认,即便终极责任在供应商,在此之前,携程也要承担连带责任。携程是一个窗口,用户没有和供应商发生直接关系,作为一个窗口,携程有责任把事情解决好,也有权利要求真正出问题的环节方最终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