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其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竞争情报理念也开始逐步深入到中国企业的日常经济行为和重要决策之中。海尔是中国企业中的佼佼者,其先进的竞争情报制度也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在海尔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竞争情报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2010年,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出全球最具有创新力的50家企业,海尔集团名列第十,海尔集团在国内外赢得的尊敬和荣誉,是与其先进的竞争情报工作分不开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竞争情报工作就没有海尔的今天。海尔的竞争情报工作在国内堪称典范,是每一个总裁都应该学会并应用于自己企业日常决策和经营活动中去的。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在商战之中,情报信息是第一资源,没有情报资源就无法了解市场环境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20世纪80年代,竞争情报的概念被首次引入到中国,一批有先见之明的企业总裁敏锐地发现了竞争情报的重要性,并且确定在未来竞争情报将是决定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于是,这批具有先见之明的总裁纷纷效仿和学习西方竞争情报工作,并将竞争情报引入到自己企业的日常决策中,这其中做得最好的当属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在竞争情报方面起步较早,总裁张瑞敏很早就认识专利是获取竞争情报的一个重要来源。从最初的手工卡片专利查询系统到2003年的百度eCIS系统,海尔在专利情报信息工作上下足了功夫,这样做就是为了对行业内最新的专利公报进行动态化地跟踪和监控。
海尔对国内外的企业专利信息从不同角度进行跟踪和监控,形成了强大的综合专利信息情报库,这个情报库几乎是家电专利行业的百科全书,无所不包。海尔之所以如此重视专利情报,其原因有如下两点:
·企业外部竞争所迫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随着国门的打开,一大批具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外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他们几乎垄断了当时世界上所有的冰箱、洗衣机、电视等行业的专利技术,作为一个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国小民营企业来讲,要想生存下去,就要避敌锋芒,所以对于当时的海尔来说研究技术专利的动机就是为了在列强的专利技术缝隙中找到生存的机会,在产品设计的时候采取回避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这也是海尔的产品几乎没有遇到专利之争的原因,因为海尔已经对整个市场专利情况做过详细的分析了。
·企业内部发展需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个企业不能盲目发展,总裁在前期必须要规划好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产品策略,而可为总裁决策提供借鉴的最好资料莫过于竞争情报。海尔的专利情况分析报告对总裁的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裁根据专利情况报告来判断海尔的产品创新应该从哪个方向寻找突破口,怎样才能在某些新技术领域内寻找技术空白区,怎样才能在产品研发项目中进行技术创新等。因此海尔的产品推出之后总能迅速找准市场切人点,并且快速占领市场。
海尔重视专利情报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建立专门的专利情报系统
早在1988年,海尔便建立起专利检索系统,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有限,所谓的专利检索系统就是将各种专利信息记录到卡片上,然后进行归类,这个手工卡片系统搜集了从1974年到1986年西方25个工业国家所有关于冰箱的专利记录,总条目数达1.4万条。在不久之后的1990年,海尔集团又订购了三种中国专利公报和制冷领域的说明书,使其与海尔自建的手工卡片专利系统相配套,以便通过目录即可快速查找到相应的专利条目。1992年,海尔为了更高效地查询和规避相关专利技术,率先设立了中国企业的第一家知识产权办公室。1995年,“中国家电行业专利信息库”建成,这是海尔专利情报工作的又一个巅峰之作。
·与拥有核心专利技术的企业合作
对于别的企业拥有的但是海尔产品设计中又必须要用的专利,总裁就会不惜重金从专利拥有者手里直接购买或者与专利拥有者进行合作,建立技术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比如从日本三菱重工引进空调技术、从意大利梅洛尼公司引进洗衣机滚筒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的引进使得海尔的综合科技实力和研发实力大大增强,同时也提升了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正因为对专利情报技术的重视,才成就了现在的海尔,使之成为中国第一大白色家电帝国。从海尔重视专利情报的案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情报决定企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