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培训讲师谈管理 / 培训讲师谈管理:快时尚引连锁模式管理新思:店长堪比CEO

培训讲师谈管理:快时尚引连锁模式管理新思:店长堪比CEO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3日 培训讲师谈管理

"在中国,优衣库有40%的店长是从员工升迁而来.他们的收入是店员的10倍甚至更多."中国首位服装行业战略专家杨大筠近日在微博中表示,在日本深陷业绩下降的窘境时,日本知名休闲品牌优衣库掌门人柳井正就是以上述方式,从而"化险为夷",并随即带动了一场服装行业的"快时尚"管理革命.

具体而言,上述管理理念的主要思想是,快时尚行业或大多数大型连锁模式企业的经营,"不应以公司总部为主导,而应以门店为中心",并且"店长是公司主角".

现在,随着快时尚品牌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急速而较为成功的扩张,上述理念正不断得到印证.

欧洲快时尚品牌WE大中华区总裁金献忠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肯定:"从终端(连锁店面第一线)锻炼,进而晋升到管理层,这是未来连锁模式人才培养的趋势."

记者对快时尚行业采访后发现,虽然建立旨在培训、培养员工的"企业商学院"的意识在许多行业已经蔚然成风.不过,与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是,快时尚行业的基层员工将拥有更大的概率和可能升任管理层.其中的原因与该行业当下良好的发展势头不无关系.

店长重要性堪比CEO

现代连锁零售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门店员工的日常工作不再是人们想象中的简单"服务".

"一般而言,我认为店长的工作分为例行和信息管理两类."时任某知名快时尚品牌店长的刘凯杰表示,店长每天必须处理很多事情,从开门开始、巡场、安排工作,接受总部指令,有时可能还要面对一些难对付的客人.

WE大中华区总裁金献忠表示:"一名优秀的店长的重要性对于企业而言有时等同于CEO."

金献忠认为,在连锁门店终端经过锻炼,进而成为公司管理层一员的人才,往往比一些"空降"的总经理更优秀,原因是前者的业务熟练度高,能更好地发现、了解、并处理公司在各个环节的问题或潜在问题.

国内某知名品牌资深行业运营顾德晅也对记者表示,"从店员到店长,再晋升到公司的管理层,这种模式所培养出的企业员工的忠诚度是不可比拟的."

培养机制成本高

既然"店长是企业最高经营者"的管理模式给企业带来不少益处,那为何真正投身于此的企业还只是几家海外"快时尚"企业?

"人才培养投入大、成本高,这和每家企业人才战略的远见及其价值观念有关."金献忠表示.

金献忠所在的WE成立于1999年的荷兰,在欧洲与ZARA、H&M等快时尚品牌齐名,且已经拥有200多家门店,但直到今年1月中旬,该品牌才开始打入中国市场.不过,随着欧洲先进管理模式引进来的人才培养机制却并无滞后.

据金献忠介绍,公司现在每年在全国大、专本毕业生中招募总共6期的"企业商学院"学员.按照每期30到80人的规模计算,一年该公司可以为快时尚行业培养180人至480名相关人才,"他们最基本的学习内容自然是销售和店铺管理技巧,并且会经历导购、收银、店长等轮岗培训等."

金献忠对企业具体在培训机制上的金额表示保密,但他透露:"这对任何企业而言,应该是不小的成本."

对于专业店长的培养成本,上海成衣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华锵则表示,几年前小型零售店或店长的入职门槛不高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的大型零售企业,尤其是急速发展的"快时尚"品牌企业们对店长的要求普遍提升.

"从一个店员到成熟的店长最少要两年时间.期间,他们不但要经过轮岗的实践操作,还必须掌握零售企业门店管理知识的技能,熟知相关法律知识,能独立负责零售企业的单个门店,开展经营管理工作.目前而言,要获得经技术评定委员会评定的职业经理人执业资格也并非易事."魏华锵说.

求贤依然若渴

以ZARA、H&M、优衣库等为代表的"快时尚"品牌在近几年的发展足以用高歌猛进形容.

显然,随着行业势头共同猛增的正是这背后强大的用人需求,这也让中国零售业人才紧缺到了捉襟见肘的境地.

据调查,目前中国商业从业人员约在8000万~1.3亿之间,然而,高层次和复合型的人才严重不足,零售业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类人才只占3%.

"真正在培养店长型复合人才的企业还是少数."中国商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零售业人才缺口主要集中在中、高级人才方面,"这方面不是没有人才培养,而是没有培养标准,也没有完整、系统的教材和课程设置,都是各自为战."

对于上述高端人才匮乏的表述,金献忠表示认同,"这也正是为何公司愿意成为这条道路的开拓者,踏实培养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仅仅是'快时尚'行业,人才培养的机制是未来成熟企业所要长远发展的必然之路."金献忠说.

标签: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