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圈里,目前涌现出一股崭新的潮流。这股潮流还没有一个名称,所以,我打算称其为“黑即是白”潮流,因为它的特点是,把大家都认为不好的东西说成是好的(或反过来)。
每个人都喜欢这股最新的潮流。它让人耳目一新,出乎意料,解放了思路。并且它很酷。在LinkedIn和《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网站上,读者们迫不及待地对这股潮流点“赞”。
仅上周一周,我就遇到了四个体现这股潮流的例子。第一个、同时也最受大家欢迎的“黑即是白”的例子是,认为失败不是坏事,而是好事。这个理论首次出现于几年前,鼓吹它的人一直坚称,犯错非常重要,因为可以让人学到东西。这倒不无道理。这个理论接着说,因为不经历失败很难成功,所以我们必须致力于让自己失败——这就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了。
《哈佛商业评论》博客上最近的一篇文章建议,因为失败是如此美妙的一件事情,各类组织都应定期举行“失败欢庆会”,让员工戴上粉色羽毛围巾,庆祝过去的种种失败。这个建议不仅愚蠢、傲慢,还非常危险。诚然,对失败的恐惧可能让人畏手畏脚,但从我自身的经验来看,这种恐惧也可能促人奋起。我最近在准备一个系列广播节目,搞砸的可能性真实存在,令我十分担心,反而让我全神贯注。如果我这样想:反正如果我搞砸,英国广播公司(BBC)会为我举办庆祝活动,给我戴上粉色羽毛围巾,那么我可能根本提不起努力的劲头。
失败是坏事,不值得庆祝。失败也不应受到惩罚,除非是懒惰和马虎引起的。如果员工因为懒惰和马虎导致失败,那么我认为,可以用粉色羽毛围巾做一件更有用的事情:让这些懒惰鬼或马虎鬼吃掉它。
由此自然引出了第二个“黑即是白”理论。这个理论宣称,老板的懒惰可能是件好事。理查德•科克(Richard Koch)在他上周出版的新书《80/20经理人》(The 80/20 Manager)中就宣扬了这个理论。他在书中写道:“懒惰的经理人能够实现卓越的业绩。只有节约精力和注意力,才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他接着写道,懒惰是一种如此难得的天赋,那些不幸生而没有这项天赋的经理人,必须努力去获得它。
科克说,我们的工作大多是无用功,这话没错。但问题在于,没有这些点滴的“无用功”,就没有后面的“有用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懒惰的老板,因为懒虫往往无法获得晋升。我认识的为数不多的懒虫老板,都是不称职和讨人嫌的,通常过不了多久就会被炒。
第三个“黑即是白”观点,见于咨询顾问乔丹•科恩(Jordan Cohen)在《哈佛商业评论》网站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该文章鼓吹的是另一股新潮流。科恩认为,给员工下指令(支撑组织运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不好的,我们不应该这样做。接着,他先用一则有趣的轶事来“证明”这一点,然后又搬出了神经科学。他说,当人们遵循指令行事的时候,“大脑情绪反射中枢事实上会促使人的认知机能下降”。
我对非神经科学家使用神经科学为论据始终表示怀疑,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一种虚张声势。他们其实只不过是在说:这里有一个我不懂、你也不懂的理论,但我命令你接受这个理论,因为有一位神经科学家是这样告诉我的。
多谢了,但我还是宁愿坚守我经过多年观察得出的结论:大多数员工需要指令,不过他们确实不需要事无巨细的指导。我还忍不住设想,假如科恩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他大脑的某个“反射中枢”正在接受手术,而医院员工已得到指示,自己觉得怎么合适就怎么切开他的大脑,那么,科恩大概不会乐意。
最后一个例子是LinkedIn上疯传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名为:“KBS+说:留住人才的方法就是教他们自立门户”。这篇文章讲述纽约广告代理公司KBS+如何教员工创业。猜猜怎么着?有些员工利用这个机会真的辞职创业去了。但没关系:KBS+坚持认为,这是保持员工积极性的绝佳办法。在我看来,这种留住员工的方法实在莫名其妙。让员工的工作变得更有趣,和小小的一句“多谢”,可能是留住员工更好、也更便宜的方法。
所以,说到底,黑仍然没有变成白。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而任何在名称中加入数学符号的企业,都在向世人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自己早已摒弃了逻辑。(译者/吴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