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全球生物制药巨头辉瑞公司,携手创业邦、经纬中国、红杉资本、软银中国、弘晖资本、贝壳社共同举办“创新e疗创业大赛”,大赛旨在邀请患者管理生态圈内相关利益方进行深度对话,探索未来模式;同时邀请优秀创业团队进行路演,并联手强势资源孵化优胜项目。
据悉,本次大赛在一个月时间内,收获200多个医疗创新项目前来打擂,包含了医患沟通、大数据、医药电商、慢性病管理、可穿戴医疗等移动医疗热门方向。其中10个项目闯入决赛,分别是超级疫苗表、随访医生、天方达个人健康数据整合平台、掌上药店、掌上糖医、好医网、杏树林、易随诊、101care和悦享趋势推出的智能腕表“量量”。
最终,杏树林的移动病例库和疾病管理平台“病历夹”项目、药店o2o平台“掌上药店app以及糖尿病医患管理app“掌上糖医”囊获前三名,分获辉瑞提供的十万元、五万元和两万元奖金。
本次大赛还设立了最具探索精神奖和最具医学价值奖,分别由智能腕表“量量”项目和杏树林的“病历夹“项目获得。
谈及本次活动的初衷,正如辉瑞中国区域总裁吴晓滨博士为本次活动致辞所称:中国的医疗市场是巨大扭曲的能量场。“巨大”体现在我们国家有14亿的潜在病人,而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使得农村的患者需求巨大,我们国家还有几百万医生。但这14亿病人和几百万医生大部分集中在大医院门诊大厅里,因此产生巨大的扭曲。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那么看病贵和难将会是无解的问题。
辉瑞有对医疗卫生的深刻了解,有和医生的深刻联系,有巨大的线下资源,为什么不把社会上创业者和颠覆思维的人组织起来,和资本结合起来,通过移动医疗,共同解决国家医疗战线上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把我们国家变成更健康的国家。让病人更大得受益,让医生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 最后,还有一个“副作用”: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大赛,让大家帮助我们从外部颠覆辉瑞。
而在随后的论坛环节,辉瑞中国区总裁吴晓滨博士同医学界知名专家、创投机构就移动医疗及其商业模式进行圆桌讨论,并认为:移动医疗有利于扩大医疗服务获取渠道、优化健康信息数据、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缓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积极推动里,在未来几年内将持续升温并迎来井喷式发展。
医疗如何移动起来?
在红杉资本合伙人陈鹏辉先生看来,医疗的每个环节都可以移动,但是移动的方式不一样。诊前和诊后的移动建立在医生和患者在一个远程情况下可以有一个交互平台,而诊中和诊断治疗阶段的移动是另一种不同意义的移动,有很多新型工具也好,例如可移动的数据库,使医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反复看诊断结果,并根据这个诊断对病人的病情做出分析。
软银中国合伙人华平博士则认为,将来的医疗一定会从现在“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变成以患者中心的个性化医疗。整个行业影响变化最大的就是移动医疗,把所有的点都连起来了。第一步比较简单,是把点连起来,信息打通;当信息高速的路铺通了,有两个方面很重要,一个是技术创新,把这个连起来另外一个重要联系点是可穿戴设备;第二个是智能化,自动处理、自动分类,帮助患者和医生把生活质量提高。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办公室主任陈伟伟教授介绍,在诊前和诊后,移动医疗会发挥很大的作用。我们现在和国外一些教授考虑把一个特殊的APP推到中国人群当中,也就是事先通过app,患者了解到比如血压、血脂,并会得出一个数字,以判断自己五年内得中风的风险是多少,根据这个可发现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而在随访方面,如果病人经过医生的治疗后,都能够利用移动医疗去规范管理,比如怎么吃药,怎么控制血压,怎么控制血糖,然后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是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我想这样就非常好了。
卫生部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王文志教授认为,要有切入点,移动医疗才会有生命力。例如后端康复在中国目前是很缺失的领域,移动医疗就可以支持整个健康的改善。而在血压监测方面,一个患者或者一个居民在家里测量的血压值比在医院里医生测量的血压值更可靠,信息量更大,更有价值。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认为,移动医疗就是工具,它覆盖了所有领域:第一,一个人要健康管理,在健康管理领域移动医疗的理念、思维、技术、手段,无疑会改变整体的健康管理的模式;第二是疾病管理,目前肿瘤疾病管理有很多手段必须要引入移动医疗,如果还用传统的诊断,传统的随访的话,目前我们的医疗是属于停滞状态;第三是诊断医疗方面,现在是新的信息时代,像磁导航技术就是利用移动医疗的技术,还有目前的机器人,都是典型的移动医疗。此外,在医疗管理模式上也应该引用移动医疗。我希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推动这个市场,引发更多符合临床符合医疗的规律,管理病人的市场会越来越大。
如何打造移动医疗的商业模式?
弘晖资本创始合伙人王晖先生认为,成形的商业模式正在演绎当中,虽然有的机构已经融到上亿美金的资金,但当我们看到他真实的商业模式和数据时,我们觉得还是没有找到真正能赚钱能持续发展的真正落地的模式。在未来两到三年中,这些现有的公司或者是模式都在演绎,各方的博弈也在进行中。
而在辉瑞中国区总裁吴晓滨博士看来,移动医疗离不开医生,离不开医院,怎么把这两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是关键。“我希望辉瑞在传统行业里代表工业界做一件非常冲动的事,我们要冲动的来迎接互联网,不懂不能装懂,但不懂就学,学可能学不会,学不会干脆让别人做,我们就在背后大力支持别人,让别人来颠覆我们的商业模式,我觉得这是一件极大的好事,如果这件好事让我们国家医疗卫生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辉瑞所有的同事都自豪了。”
在平安创投总经理张江先生看来,说到数据和服务,保险公司至少从现在来看,越来越大的潜力愿意为这个买单。目前商保的比例越来越大,主要有几个驱动力,一个是大家对于保险和医疗服务的差异性需求,我相信在座很多人都不是完全依赖医保来作为保险。第二,企业为雇员买单,越来越成为很多企业的标准服务。第三,地方医保由商包做经办,地方医保经办未来会带来医疗格局的变化。从商保的利益和驱动来看,在医院前做健康管理,在医院中做控费,在医院后做疾病管理,这个模式和美国模式就会比较接近,像美国商业模式在中国也可以做一些尝试。
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刘正琛会长认为,大家谈很多商业模式,但往往忽略了一个特别重要的群体,这个群体作为患者有可能是你的用户,甚至有可能是你直接付费的客户。患者是非常有可能而且也非常愿意去付费的。第一是如果能够节省患者的时间成本,第二是如果能够节省患者信息搜索成本,这可能正是付费来源。但如果想给患者提供比较好的信息检索的话,这些软件的客观性、公正性就非常重要。如果移动医疗项目希望既从患者收费,又从企业这边收费,对患者来说公信力、客观性就会是一个挑战。
而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看来,最大的买方还是政府,不管是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案,医保政策的制定、保险体系的制定都是跑政府。如果移动医疗公司和政府合作是最好的,当然需要大的品牌。第二重要的是医药公司,在临床推广过程在疾病管理和药品管理方面有很好的可信度和诚信度,跟医药公司合作可以推动这个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