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商务部统计,世界500强中已经有413家进入中国市场,外资企业在中国的雇员人员超过600万人,每年打算进入这些全球规模大公司的白领金领更是不计其数。作为众人钦羡的跨国企业经理人,是否苦于洋企文化适应不良或着是与洋老板沟通摸不着门道?外资企业存在中国经理人的职业天花板吗?让6位从跨国公司基层做到中国区CEO或亚洲区董事长的中国高级经理人现身说法,告诉你如何敲开洋老板的门,为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度上一身金装。
皮卓丁,曾任全球第二大个人软件公司adobe的大中华区CEO。他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之后,历任联想集团软件事业部总经理、跨国公司中国区CEO,更成为少有的可以管理台湾、香港市场的本土职业经理人。
刘允,韩国第一大移动通讯运营商SK电讯中国区董事长。尽管他曾经在丹麦留学、也在其他跨国公司中担任中国区负责人,但是他完全没有韩国公司经历、也不懂韩语,却打破韩企用人天花板,成为中国人在韩企职位最高的世界经理人。
猎头公司对中国本土职业经理人的趋势看得更为明显。光辉国际(上海)董事总经理顾伟忠说:“几乎每一个跨国公司客户,都是希望能找到一个本土经理人来担任中国区高管。”而在几年前,如果猎头公司为客户提供一个没有留学经历、没有在海外工作经验的本土经理人,那得到客户的回应很可能是一个白眼。光辉国际是全球最大的猎头公司,财富500强名单中的所有公司都是它的客户,与很多跨国公司一样,中国也是光辉国际增长最快的地区,其中本土经理人就是他们主要的增长点。
在中国,光辉国际也是最大的外资猎头公司。顾伟忠介绍说,海归加上纯粹本地人才(指没有在海外读书、工作的中国大陆人),至少占了光辉国际在中国营业额的70%,其中海归与本地人才大概一半一半。
“以前大家都说中国本土经理人在跨国公司中会遇到天花板,但是现在很多外籍人士,包括大陆以外地区的华人高管,却开始面临本土经理人的压力。”顾伟忠每天接触着在中国工作的顶尖的一批世界经理人,从他们那里他获得的信息是,世界经理人已经开始抱怨:“我们是不是将要成为消失的人群?”。
职业经理人这一概念,在中国被接受也不过改革开放之后的事。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有一批中国经理人,已经扣开了跨国公司洋老板的大门,与国际世界经理人同台竞技也毫不逊色。
不过毕竟中国经理人起跑就已经落后了100多年。1984年因为两列火车相撞,美国人意识到铁路企业的拥有者没有能力管好这种现代企业,应该选择有管理才能的人来担任企业的经理人,于是世界上帝一个经理人诞生在铁路公司里。所以从整体上来看,还有更多的人不知道洋老板的大门应该如何敲响。
在中国的跨国公司里,世界经理人失败的案例也是屡见不鲜。远有微软中国区每两年就换一次中国区董事长,被业界讥讽为比windows升级还快;近有google全球副董事长兼大中华区联合董事长周韶宁,因本土化进展不利而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