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民营企业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外资企业的大量进入,职业经理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随着各种性质的企业相互竞争的加剧,对职业经理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一个统一开放的平台上,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很容易被发现并得到业界认可。那么,现代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究竟提出怎样的要求?或者说职业经理人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适应日益突出的挑战需要?本文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一、职业经理人及其内涵
184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境内两列客车相撞,由此引发了美国社会各界对于管理责任的探究。经过讨论和思索,美国人意识到铁路企业的业主没有能力管好这种现代企业,应该选择有管理才能的人担任企业的经理人,于是,世界上第一个经理人就这样诞生了。
以第一位职业经理人的诞生地美国为研究对象可以看出,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从1841年第一位职业经理人诞生到1925年美国管理协会成立,是职业经理人的形成期,标志是美国的企业制度基本形成了近代公司制占主导地位的格局,美国的企业基本完成了由业主经营企业到聘用经理人来经营企业的转换;从1925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是职业经理人的成长期,标志是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研究院成立,80%以上的企业都聘请了职业经理人,企业制度也完成了近代公司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过渡;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职业经理人的成熟完善期,标志是职业经理人阶层已经成为美国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一个阶层,有关职业经理人的政策和法规、职业经理人的制度安排和市场完善等方面已经成熟并系统化。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职业经理人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从待遇看,他们拥有非常优裕的资金报酬或者数量不菲的股票期权;从工作环境看,他们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远离喧嚣的工业生产环境,可以乘坐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穿行于客户之间,熟练地使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从工作能力看,他们总是在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境时力挽狂澜,使公司在很短的时间内起死回生重振雄风;从个人魅力看,他们穿着时髦体面,举止干练大方,总是带着优雅的笑容从容冷静地处理公司的棘手问题,最后赢得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众人的赞赏。
关于什么是职业经理人,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职业经理人是指拥有卓越的管理能力而缺乏资本,以企业经营管理为职业,能够合理配置企业内外各种资源,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工作的受薪人员。金波认为,职业经理人是指在一个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中,承担法人财产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负责企业经营管理,对法人财产拥有绝对经营权和管理权,由企业在职业经理人市场中聘任,而其自身以受薪、股票期权等以获得报酬为主要方式的职业化企业经营管理专家。还有人认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为谋取进一步发展,通过中介机构寻找或者内部自我培养的,受双方协商后契约关系所制约,对企业部分性拥有控制权,并通过自身拥有的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对企业现有资源进行重组和利用,能够代替企业所有者行使决策、监督、考核等管理职能的企业雇员。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职业经理人的主要特征是:1.职业经理人的地位是雇佣的,他是以知识、能力或者经验作为交换条件,赢得资本所有人的信任而被赋予一定的权力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2.职业经理人拥有的权力和义务,是以知资双方协商一致的契约关系为依据的;3.职业经理人的产生方式是中介机构寻找或者内部培养;4.职业经理人的报酬是现金、股票期权或者其他实物形式。
因此,笔者认为,职业经理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拥有者为提升资金使用效益而雇佣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或者管理经验,专职从事经营管理活动并获取报酬的人员。
二、中外职业经理人比较
明确了职业经理人的内涵,再对中外职业经理人作横向比较,对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产生的背景不同。
从职业经理人产生及发展过程不难看出,外国的职业经理人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历经170多年的发展,经过了成长期、成熟期和完善期,从职业经理人的培养、选拔、训练,到职业经理人的责任、义务、监督机制、保护机制等规章制度到法律体系比较健全,已经自成体系。与其相适应的,是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经营从产品开发、营销、生产、采购到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愈来愈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最早由“三资企业”引进并使用。随着职业经理人制度逐渐被国人所了解,经营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主动接受并大胆地引进和吸收,伴随民营企业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经理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所认可,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和应用。由于职业经理人引入我国的时间比较短,还没有统一完善的规章制度或者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双方的行为,相应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2运行机制不同。
国外的职业经理人,一般先在高校经过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随后到企业进行实践和技能操作的锻炼,再由中介机构根据本人的特长提供相应的岗位,或者本人直接面向市场参加应聘。比较杰出的人才,经过道德的熏陶、技能的培养、人脉的积累,在业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很容易成为“猎头公司”追逐的目标。他们一旦被“猎头公司”相中,由“猎头公司”出面组织推荐,被大公司录用的概率比较高,由于其经历经过相当机构的评估,职业经理人的身价也较高,由此产生的职业经理人工作比较稳定,流动性较小。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大部分是改革开放之初,由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三资企业”从国外引进,或者由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归国留学生担任,前期处于借鉴和摸索阶段,情况比较复杂:“三资企业”大部分遵循国际惯例,选拔职业经理人的面较广、标准较高、视野较宽;民营企业积极吸收和借鉴“三资企业”的做法,但知资双方遵守或履行合同的能力,有时打折扣,职业经理人或者出资人的利益维护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民营企业家的职业经理人大部分由企业任命产生,虽然在报酬方面与原来的厂长、经理拉开了一定的差距,但由于没有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职业经理人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近年来,国资委和地方企业采取面向全球招聘职业经理人的做法,有利于改变目前的现状。而随着有关高等院校工商管理和高级工商管理教育的开展,我国职业经理人教育向规范化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3管理方式不同。
西方工业化国家,对职业经理人普遍采用“成人型”管理,主要是通过授权、建立团队、达成共识,让职业经理人充分行使职权。由于规则透明、企业目标和职业经理人的职业规划紧密相连,只要企业的业绩达到一定的指标要求,职业经理人的报酬就按相应的条款兑现,两者利益达到较大程度的一致。在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资本所有者往往采用“家长式”管理,总是希望职业经理人对企业忠诚、负责、顺从,职业经理人行使职权时,首先要摸清老板的底牌,决策要顾及老板的面子,采取措施时要考虑是否充分体现领导的意图。因此,职业经理人在制定实施计划时,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从这个意义上说,本土产生的职业经理人,对国情和传统文化比较熟悉,了解情况,适应形势乃至进入角色,要比从海外聘请的职业经理人快得多,但真正履行职责,要打折扣,在与外资企业同场竞争时,不能完全显示自己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
三、现代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要求
自我国加入WTO后,随着民营企业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和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联想的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万科的王石等国内家喻户晓的顶级职业经理人,成为职业经理人成功的榜样,但社会需求更多的是一批企业的经理、主管。据人才市场信息显示,我国职业经理人需求量达50万人,职业经理人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急需的高尚的职业。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或者说,职业经理人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笔者通过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强烈的责任感和忠诚度。
职业经理人是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管理水平或者工作经验获得报酬的,离开了资本的支持,就失去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其自身拥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不无所依附,因而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职业经理人的首要工作,就是抓住股东赋予的一切机会,以强烈的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尽最大努力展示自己的能力,让业界同行了解和认识自己。支撑经理人的,不仅是名誉、商业成就和行业威信,更重要的是责任。作为企业负责人,对内不仅要对员工的工资、福利、健康负责,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还要对全体投资人负责,想方设法使资产保值增值;对外要对消费者和社会负责,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因为雇佣关系的存在,职业经理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要忠诚于自己服务的企业,忠于自己选择的事业,把个人利益融入到公司利益中去,通过公司利益的提升而改变自己的处境,切不可搞短期行为,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公司的利益,给公司的发展留下隐患。即使因为客观原因从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对已经服务过的公司,要为其保守商业秘密;对新服务的公司,要尽快与其融为一体。这既是对职业经理人职位的要求,也是对职业经理人个人品质的要求。
2较为广博的专业知识或实践经验。
资本所有者之所以要通过市场途径寻找职业经理人代替自己来管理企业,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自身有欠缺,要么是生产技术方面存在障碍,要么是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这时,他们首先需要的是既有一定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水平的人才,而不是纯粹的技术顾问或者管理专家。正是因为公司不可能拿出时间和资金重新培养一个急需的人才,而是希望能有一个立竿见影产生效果的经理人。公司经理人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并适时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帮助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因此,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或相近企业的管理经验,能够帮助职业经理人准确诊断公司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利于找准切入点,尽快进入角色,减少与公司的磨合时间,并根据病因,抓住关键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给全体股东和员工带来信心。而一个外行或新手进入这个行业,即使他的管理水平再高,管理技巧运用得再纯熟,但专业知识的隔膜和管理经验的不足,也将影响他进入角色的进程,待其了解了行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再作出正确的判断后,有可能错失良机,甚至给公司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
3高超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可以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维持职能去探讨常态管理,但职业经理人面对的是竞争激烈的同行、繁杂多变的市场,如何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使企业掌握主动权,是对职业经理人决策能力的考验。作出一个正确的决策,必须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识别机会、制定目标、拟定备选方案,并对其作出评估后予以实施,以一个强有力的指导思想贯穿始终,直到取得满意的效果。完善的计划和良好的方案,需要人来实施。很显然,只依靠职业经理人一个人是无法推动的,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完成公司的战略目标。因此,职业经理人必须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要有很强的沟通、交流能力,使自己作出的决策能够获得股东的支持、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的配合。在决策执行过程中,要适时运用评价和激励机制,调动团队和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提升公司的整体形象和凝聚力。
4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组织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职业经理人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能力,解决资本所有者解决不了的问题。所谓技术创新,就是从技术角度,对企业生产必需的人、机、料各种组合方式的改进和更新。通过对企业的要素、要素组合方法以及产品的创新,一方面降低成本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更具价格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用途、完善功能、改进质量使产品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从而在整体上推动着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而制度创新,则是从社会经济角度对企业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作出调整或变革,以不断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力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使组织内部各种成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5恰当的角色定位和良好的个人魅力。
由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比较短,无论是民营企业家还是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都是在知资双方的不断协调探索中前进。从职业经理人工作的实践看,他们与所服务的企业之间容易出现角色错位,主要表现在投资者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对职业经理人并不真正放心;职业经理人往往把握不准自己的角色,总是希望用新的思路去谋求新的发展,这种非理性博弈,常常使合作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职业经理人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首先,就要明确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职位负责而不是对某个人或某个企业负责;其次,职业经理人的价值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别人施舍的;第三,职业经理人依靠的是自己的特殊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而不是自己的资本,因此他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专业水准。个人魅力不仅包括内在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包括其外在的风度和仪表,因为职业经理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公司的形象。一位彬彬有礼、谈吐儒雅、熟悉商务写作、具备一流演讲能力的职业经理人,给人的感觉是诚实可信、管理规范和充满激情。很难想象,一位不修边幅、穿着邋遢的高级职员,如何面对公众的目光并赢得合作伙伴的信任。
职业经理人是一种稀缺而且有限的社会资源,也是一种跨入门槛相对较高的社会阶层。对于已经进入和准备进入这个阶层的人员来说,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自身竞争力,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