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受到影响,但是大家都能实现持续的增长,这就是宏观调控对企业的意义,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意义,只有稳定增长才能持续增长而大波大动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受的影响最大,破产倒闭这种情况最多,在中国这种情况更为明显。宏观经济稳定的效率对大家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好事,房地产之所以没有受到影响,是因为大家之前都做了一些调整。
对于没有经历过市场经济危机波动、商业周期的企业家来讲,确实看到的是企业。发达国家大的公司会主动要求进行调控,他自己也在市场上运作,他也抓住市场机会,但是他会要求企业具有宏观调控的职能,要求企业运作宏观调控。
进入最后一个问题:企业如何应对市场的波动,现在一般理解就是企业怎么应对宏观调控。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到市场经济是会波动的,市场具有动态风险。不仅仅是是有竞争方面的风险,有人们需求变化的风险,假定市场需求不变化,供求关系会发生变化,因为供大于求还是供小于求,这种关系会发生变化。这对企业来讲是动态风险。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经历了这些,他们就会有非常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其中重要的就是防范动态风险。企业家也非常关心宏观经济波动问题,一方面也关心技术进步的趋势,关心全球化格局的变化,同时也关心宏观经济。
很多大的经济论坛,一些大的企业家、CEO再忙也要参加这些会,听各个方面对经济大势的分析,特别是经济周期波动是什么阶段,现在到了哪个阶段,这个周期跟上个周期什么差别。
防范风险机制都有具体的结果、具体的操作,这几年就听过好几个这样的例子,跟我们的企业形成了对比。这两年中国经济逐步高涨,面对这样好的形势,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形势更好,几种因素带动中国经济增长。跨国公司中国负责人也制定了一些投资扩张的计划,有些都是雄心勃勃,报到总部,总部研究之后退了以后,被否决掉。有两个公司的理由就是:根据公司都是扩张的规则,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一个特定的经济体中,投资的增长速度不得超过百分之多少。什么意思?不根据订单的增长制定现在的投资增长,需求增长可以非常高,但是仍然不根据订单的增长情况决定扩张。市场在好也保持一定的投资节奏,为什么?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加上理论,他知道什么是超常的增长,他不根据超常的增长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他要抓住各种机遇,但是他要分析什么是超常增长、什么是正常增长,把自己投资节奏在一定的水平上,防范超常增长。因为抓的订单少了,但是不会因为投资过度产生更大的损失。
很多人介绍企业的时候都会听到这句话,我们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企业,也可以是稳健的企业,不追求高额扩张,追求稳定、稳健、持续的增长。这是一种主动的动态战略,后面就会有一系列的结果,什么结果?能够扩张不那么扩张,不会把整个投资生产经营绷的太紧,会有富余的资金流,不是把所有的钱投进去。而我们的企业看到市场那么好,会根据订单的增长迅速扩张生产,想迅速的拾一个台阶,结果负债率大大提升,资金也非常紧张,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全军覆没。这种急于扩张、追求高增长、抓住一切机会的心态毁了我们的企业,看到高增长好的地方,没想到会有低增长,没想到市场会有波动。最近破产大的民营企业,前几年和他们聊天的时候都谈到了这个话题,希望掌握节奏,适当考虑一些风险,回答基本都是一样的:“机会难得,我们不抓住这个机会,不上一个台阶,就无法和大的竞争对手竞争,因为我们落后,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大公司有百年老店,他们在多次经济危机中生存下来了企业有一系列的生存机制,他不是绷的紧紧的,而是留有余地,资金流很顺畅。另外一方面大量的中小企业资金流绷的紧紧的,一有风吹草动,经济下滑的时候就开始砸锅卖铁,就开始变卖自己的企业。跨国公司有大量的现金,他就开始收购。结果最后算总帐,比较保守的企业增长速度比激进企业快。激进的企业最后要么破产倒闭,要么也没实现快速增长,为了解决低谷时期资金紧张问题,又把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东西卖掉了。因此保守的企业在西方是一个褒义词。不是不创新,不是动态战略上留有余地,看到高涨的时候会想到还有低谷,会留有一定的现金能力。这就是驾驭波动而不是被波动淘汰,所谓优胜劣汰是淘汰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淘汰。当要消灭一部分生产能力的时候,他正好借此机会扩张一部分人,整个算下来保守更合算。
我们的企业也在快速成长,我们的企业家也非常精明,也能够看到,这两年宏观调控来了,这时候怎么办?很多企业也有一些差别。从03年底看到一些企业家能把问题看的比较清楚,对宏观调控波动有所判断、有所分析的企业家会比较主动,也会进行动态操作,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自己的行业里,能看到不同阶段会有所差异能驾驭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