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街道自2001年成立以来,企业发展迅速,辖区内工业门类繁多,其中建材行业、机车行业、休闲及工艺品行业已形成三大独具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具备了相对集中的产业整体优势。但是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上半年,街道企业的工业总产值、盈利(亏损)变化和固定资产投资均出现大幅下挫。因此,如何帮助企业转型升级,走出生存困境,实现新的更好更快发展,可谓当务之急。
一、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几大瓶颈。
(一)创新中的瓶颈。
中小企业大多数处于维持生存状态,缺乏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科研研发力量较为薄弱,最终导致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而且中小企业往往过度关注技术创新,而忽略如管理创新、知识创新、产品创新、业务创新等其他方面的创新,行业内产品结构趋同,导致恶性竞争越来越严重,行业发展空间也趋于狭窄。
(二)融资瓶颈。
资金缺乏是企业产生生存危机的重要因素。由于中小企业变数大,投资风险大,资产小,负债能力低,类型多,融资成本和代价高,信用低,还贷没有保障等不利因素,已经影响到了银行的借贷。加上实行向国有大企业倾斜的政策,所有资源,包括银行、股市资源向大企业倾斜,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途径少,筹资能力低。
(三)人才瓶颈。
大洋街道80%中小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业人员的75%只是初高中文化,真正懂技术、懂管理、懂财务的人员并不多,有些小企业甚至没有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和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多数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身的发展培养人才,但由于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并不是很充足,很难对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报酬,因此自己培养的人才也往往难以留住。
(四)管理瓶颈。
受规模、资源限制,中小企业一般没有能力实现管理职能的专门化,管理工作往往由企业所有者兼任,形成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而小型企业所有者的素质相对低下,许多往往是凭经验和感觉进行管理,容易导致决策的失误。不少中小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来自亲朋好友,很多情况下企业就是“家天下”,财务、营销等重要岗位都是由自家人担任,家族运作往往容易形成管理过程中职责不分,越权行事,管理上没有相应的预防和约束机制,从而导致企业缺乏监控和风险控制。
二、加快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
(一)产业集群优势。
大洋街道有机车、休闲用品、建材三大主导产业,产业间相互协作,联系较为紧密,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集群。在主导产业集群内,一批管理科学、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龙头企业,通过整合兼并与协作配套,推动了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的产业链和营销网络,从而促进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互动,提升了中小企业的配套技术水平,形成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的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意识提升。
市委、市企业出台了《关于印发实施“1217”工程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扶持成长型企业快速发展,鼓励企业加大装备改造和科技投入,引导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目前,大洋街道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5家:德仁集团、临海市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浙江水泵厂有限公司、浙江伟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伟星公司临海拉链分公司、浙江伟星公司临海水晶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2008年规模上企业装备投入达50308万元。22个项目列入2008年创新体系建设及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50个列入2008年省级新产品及台州市级以上技改项目。
(三)品牌意识树立。
各企业已逐步树立品牌意识,着力实施品牌战略。2008年大洋街道又培育了一批企业品牌,其中:彪马集团有限公司获驰名商标,吉利集团获浙江著名商标,临亚集团、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获浙江名牌产品,临海永新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台州立发电子有限公司获台州名牌。截至目前,大洋街道辖区企业中已有中国名牌2个,浙江名牌8个。
(四)发展环境优化。
大洋街道于2000年开始创立大洋工业园,总占地面积310亩,2007年被浙江省乡镇企业局、浙江省中小企业局联合评定为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目前该基地正进一步做好扩容提升工作,继续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孵化创新平台功能,力争今年年底创建成为国家级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创业平台。
三、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措施。
(一)建立政策支持体系。
1.制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建立促进创新的激励机制,强化产学研平台和区域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创建产业园区建设,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努力发挥这些平台在相关产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
2.加强企业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利用财政资金、金融利率、税率倾斜等手段,引导企业加大科研开发的资金投入,直接或间接扶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3.加大闲置用地清理力度,由于企业自身原因造成工业用地闲置的,按国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和有关法律法规处置,依法收回连续两年未使用的土地,切实提升土地利用率。
(二)建立技术支持体系。
1.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发挥产业集群的综合优势,创新共性技术服务机制,整合分散于各企业的研发资源,建立共性技术服务中心,帮助解决一家一户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
2.大力推动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建立各类社会科技支持机构广泛参与、协同配合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体系。继续开展“百名科长进企业,创优服务促发展”、“百名硕博进企业,创新技术促发展”活动,促进技术向企业转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创新成果产业化水平。
3.加快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深入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活动,围绕“引导、示范、推广、扶持”来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三)建立金融支持体系。
1.通过企业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和引导,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增加R&D(研究与试验发展投资)的投入,提升企业用于消化吸收新技术的投入资金比例。
2.建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投资基金,支持具有较高创新水平的创新项目产业化。
3.进一步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搭建政银企交流平台,放宽金融业的市场管制,鼓励建立中小民营银行,满足中小企业对自主创新的资金需求,提升全社会金融资源配置绩效。
(四)建立服务支持体系。
1.继续开展“两年活动”。确立服务行政理念,完善企业的经济协调、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进一步优化服务,推进依法行政,提升办事效率。
2.提供人才培训服务。组建企业家俱乐部,通过联合浙江大学等高校,举办工商管理董事长高级研修班等形式,着力提升企业经营经理人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非农产业劳动技能提升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加强企业管理、职业技能、职业资格、特种岗位、学历教育等培训,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能力。
3.提供信息交流服务。建立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健全外贸信息收集与预警机制,开展企业部门合作,联合收集国际贸易壁垒和国家加工贸易政策动向等信息,定期为工业企业发布产业政策、市场需求等相关信息,让企业尽早了解,从而扶持外贸出口持续增长。落实国家关于进口产品贴息的规定,鼓励和扶持企业有条件的扩大进口,平衡进出口贸易。
4.开展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带动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凡被评选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示范企业的,在银行贷款、推荐名牌产品和商品、项目立项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在财政扶持资金中给予一定的补助。继续清理和整治“乱收费”等行为,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