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
500强更像500大中国企业喜中有忧
2009中国企业500强报告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今年的500强企业多项经营绩效考核指标超过美国500强。但专家同时坦言,我国的500强企业更像500大,中高新技术企业、新兴能源企业少,产品形成国际品牌的很少,而能够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集团也很少。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说,在欣喜于大企业成长的同时,必须指出,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许多大企业事实上仍然是“大”而不“强”,其“爆炸式”发展更多的是受益于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水涨船高”式成长,绝大部分企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企业自身内在的成长能力并未同步提升,缺少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抗击外界扰动的能力还较弱。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客观地讲,500强更像500大,企业不仅要做大,更重要的是要做强,强而不大,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但不至于垮;大而不强,迟早要垮,垮得影响也会足够大。”
记者了解到,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少数几个行业都出现了“全行业亏损”局面,包括铁路运输业、民航运输业、电力生产业;其中铁路业共有16家铁路局进入2009中国企业500强,却有12家亏损,行业亏损额达到193亿元;民航业有6家企业进入500强,却仅有海航和深圳航空两家企业盈利,行业亏损额达到145亿元;电力生产业有10家企业进入500强,前五大发电企业全部亏损,行业亏损额达到240亿元。
而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在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的半年间也出现了全行业亏损。此外,一些2008年中国500强企业也跌出2009年排行榜,一些国内知名企业出现亏损局面,2008年进入世界500强的联想集团也跌出2009年的世界500强名单。
仔细分析中国企业500强,还可以发现,多数企业跨国经营能力较弱。胡迟告诉记者,2009中国企业500强共有220家企业填写了“海外收入”数据,其中前100位企业的平均国际化程度(海外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为35.2%,但是企业间国际化程度差别极大,其中国际化程度介于50%-100%之间的有9家,占9%;介于30%-50%的有5家,占5%;介于10%-30%的有30家,占30%;低于10%的有56家,占56%。国际化程度在30%以下的企业占86%。这说明我国大多数大企业的主要目标市场都在国内,大多数企业尚未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资源配置。
记者发现,中国企业500强中,六成多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少企业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靠的是行业红利、资源红利和政策红利,而不是管理红利。
对此,胡迟指出,我国企业发展还面临诸多体制机制性障碍。比如,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存在体制性的不平等竞争现象。这表现在:部分大型民营企业家继续在若干领域实施垄断经营,民营企业尽管有“非公三十六条”支持,但依然面临很高的市场准入障碍;民营企业家可以从产业振兴规划等产业政策中得到较多的企业支持和补贴,而民营企业则很难享受到这一待遇;民营企业家在投资、技术创新、并购等方面都能得到体制内的支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