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改制:力破传统国企生死关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改制:力破传统国企生死关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是企业改制绕不过去的两道生死关。多少名噪一时的国企,在它们面前,束手无策。

  武汉商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依靠过人的智慧、勇气和胆略,成功破解这两大难题,以“特困舰队”之身,完成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00年,商贸控股成立之时,下级二级企业55家,三级企业153家,职工总数43168人,绝大多数企业严重亏损,停业歇业。

  为尽早脱困,集团坚持改革产权和用工制度,转变企业性质和职工身份,大胆探索多种企业改制形式。多方筹集企业改制成本。

  “钱从哪里来”?企业改制首先涉及成本问题。

  清收应收款、处理库存,变现房产、土地使用权,吸纳职工补偿款入股,内部挖潜。

  落实历年财政借款、商业网点贷款、粮食储备补贴等财政资金,办理公房置换、房屋维修基金注入、社保资金缓缴、失业救济金申报等,多途径缓解资金压力。

  争取政策,减免企业改制相关费用等,减少支出。

  企业改制以来,通过盘活存量、吸纳增量,用活用足政策,集团累计筹集企业改制成本约12亿元,其中用于人员安置近8亿元,偿还银行债务4亿元。

  妥善分流安置职工

  “人往哪里去”?人员是否妥当安置,是企业改制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武汉国企企业改制,商贸控股是先行者。其时,我市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出台,企业企业改制条件并不成熟,集团决心“不等不要靠自己,摸着石头先过河”。

  党员干部带头,深入职工做工作,转变身份、补偿到位、社保接续、竞争上岗,数万职工稳妥分流。

  资产质量较好的企业,员工由新企业重新聘用;经营状况一般的企业,员工竞争上岗,同时鼓励自谋职业;无法持续经营的企业,内退职工妥善安置,其他人员自谋职业。

  三年企业改制,35000余名职工转变了国有身份。集团帮助自谋职业人员办理社保、失业救济、档案管理等转移手续,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

  大胆探索托管模式

  2000年底,商贸控股在全市国资营运机构中,率先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武汉商业集团公司,专门处理企业改制后续工作。

  三类企业划归商业集团:企业改制后存续经营的老企业,空壳歇业和规模较小的困难企业,代管党组织关系的民营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和事业单位。

  它主抓“挖潜、清欠、兑现、控亏”,完成数家特困企事业单位的企业改制,2000多名职工转变身份,挖掘存量资产7000多万元,全部用于兑现职工补偿金、补缴社保欠费、清偿企业内欠等。

  2003年底,商贸控股在全市率行完成所属企业企业改制,轻装前行。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