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企业职业教育是举世瞩目的,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制造是个在世界市场上让人产生信赖感的标签,上百年以来,德国产品以其过硬的质量在世界市场上创立了良好的声誉,德国之所以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除了德国企业培训有着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德国工程师对完美的追求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德国拥有由一套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培养出来的世界上最好的技术工人队伍。
如果说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那么制造这些秘密武器的是德国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而促进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理论基础—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与创新的,则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在诞生了像黑格尔、康德等世界著名的哲学大家以及马克思、恩格斯这样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德国,其思辨的传统对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正是在这思辨的土壤中,产生了许多极具职业教育特色的理论成果,彰显了职业教育自身的规律。纵观当今世界,只有德语文化圈国家,如德国、奥地利、瑞士,这些国家将职业教育学作为大学的一门独立学科,集中了大批专门从事职业教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建立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机构及相应的职业教育研究所,为德国职业学校和企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德国企业培训特点就是完善的职业培训机制和职工广泛参与管理,德国是世界上进行职业培训教育最好的国家之一,其法律有三项规定:1、带职到高等学校学习;2、企业内部进修;3、由劳动总署组织并付费的专项职业技能培训。第3项主要是针对失业人员。在德国,要想找到一份工作,除了职称和文凭外,没有经过三年专业职业教育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一个传统经营农业生产的家庭,如果其子女没有经过专业农业训练教育,也不可能继承家业来从事农业生产。除了成年人在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就是对口学校毕业出来的高中学生,被企业录为学徒,首先得进行三年的双轨制教育培训:每周三天半到四天在企业学习实际操作技巧,一天到两天去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这三年的培训费用和学徒工资全部由企业负担。例如德国的大型客货车生产厂家慢营车辆股份公司是个有10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把各级各层人员的培训当作系统工程来抓,该公司以前80%的领导人是由外面培训的,或者是招聘来的,而现在80%是由公司自己培训出来的。
由于德国企业培训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十分优良,这就为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德国《职工参与管理法》明确规定,大型企业要按对等原则由劳资双方共同组成监事会,然后再挑选一位中立人士担任主席。《企业法》规定,凡职工在5人以卜的企业,都要成立职工委员会,由全厂职工选举产生,每3年改选一次,职工委员会人数的多少由企业人数多少决定。职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在工资、福利、安全、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合理化建议等方面维护职工利益,资方在涉及到职工前述利益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前,必须征得职委会同意。这种由劳资双方共同治理企业的方法优点和好处很多,其一是这种决策方式能更多的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避免短期行为;二是劳资关系融洽,减少了工人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德国已有20多年没有发生工人罢工);三是劳动生产率大大提升。1995-1999年期间,德国实行职工参与管理的企业,每个工人的产值每年提升了8%。而美国企业的每个职工每年的产值只增长了3.5%;四是企业内部的控制力度比较大,形成了比较健全稳定的内部制衡机制;五是能较为充分的反映和体现职工利益。另一方面如职工的劳动条件、薪酬待遇等问题能够通过劳资共同协商得到改善和提升。
除此之外,德国企业培训十分重视让企业管理人员去国外工作或在国外担任一个职务,以学习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管理的知识经验,这是德国企业在人才管理战略中的至高一着。目前在德国最大的二十多家公司总经理中,也有二十人左右都有在国外工作过很长时间,对有关国际市场的竞争对手了如指掌,这些公司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很大份额。从上述情况我们不难理解和体会,当今的世界经济,既是产品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家将企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高速增长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急需大批生产、管理与服务一线的专门人才和职业人才。中国的职业教育任重道远,不妨借鉴和学习德国企业培训的一些适合国情的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