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企业集团管控预算管理是指在企业管理中,对与企业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测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其制度安排。在企业集团内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可以提升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而且有利于明确集团各自的责权利,实现企业集团的整体战略目标。
全面企业集团管控预算管理是企业集团实现整合,加强集权管理,实现母公司对子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并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开展集团化管理行之有效的突破口。但在实践中,预算管理特别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进却是困难重重。我国企业集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出现在预算管理模式的选择问题。
以企业集团集团间的管控体制为依据,可将企业集团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操作管控型(集权型)、财务管控型(分权型)和战略管控型(折中型)。与不同的管控体制相对应的预算管理模式也可分为集中型、分散型和折中型三种。
一、在操作管控型管理体制下,企业集团按职能(如计划、制造、采购、销售、财务、人事等)划分为若干部门,各部门的独立性较弱,管理权集中在母公司手中。这种集权型的管理体制主要适用于产品品种比较单一,生产技术发展变化较慢,外部环境比较稳定的中小型的企业集团。
在这种集权型管理体制下,企业集团往往采用集中型预算管理模式,在集中型预算管理模式中,母公司是企业集团预算的编制者和下达者,而分部或子公司不参与预算编制,只是预算执行主体,母公司负责对分部或子公司预算责任进行考核与监督。这种预算管理模式类似于单一企业的全面预算,详细而且具体。在这种模式下,母公司主要通过预算进行管理,但如果企业集团经营多样化,母公司与分部或子公司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为严重,则其预算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会大打折扣,而且由于母公司只关注预算,会产生为预算而预算的不良后果。
因此,极端的集中型预算管理模式并不适用于多数企业集团,它只适用于那些产品生产或经营较单一的企业集团。
二、在财务管控型管理体制下,由控股公司(母公司)对下级公司(子公司)进行控股,形成多个二级控股公司或主体,同时二级控股公司或主体又对更下一级的经营实体进行控制,形成第三级的控制主体。这样,由于资本控制的传递性,就自动形成了第一级控股公司对低层经营实体的资本控制,在这种控股式企业集团中,相对于母公司而言,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都属于独立的二级投资主体和投资中心。母公司一般是将被控股公司纯粹作为资本运营的对象,在目标公司市值被低估时买进或控制它(在控股公司市值被高估时卖出它),以取得资本经营利得。有时母公司也并不将其当作短期资本运营的对象,而是致力于长期持有并持续经营。
在财务管控型管理体制下的企业集团常采用分散型预算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母公司以控制者的身份出现,因此预算管理采用自下而上式,预算由各子公司自行编制,由母公司审批下达。母公司在预算管理中的任务主要是确定预算目标,即短期财务目标,如规定对子公司投资的必要报酬率,这一目标也成为子公司制定预算的依据。母公司负责资本竞价管理,审定资本预算,并分配资本(母公司通过对子公司的预算考核和经营业绩评估以确定是“继续持有”还是“卖出”。这种预算管理模式避免了集中型预算管理模式的不足,调动了基层管理组织的积极性并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同时也有利于保证预算的真实性与可操作性。但由于预算来自于子公司和更为基层的组织,可能存在由于母公司与子公司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的不良预算行为,如宽打窄用等。
因此,强化母公司目标与子公司目标的一致性并加强母公司对子公司预算的审批是实行分散型预算管理模式的前提。
三、在战略管控型管理体制下,企业集团总部通过一体化的战略规划与财务政策制定,对成员企业(特别是子公司)的投融资以及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实施统一规划与控制。任何成员企业的理财行为都不能游离于集团总部统一的财务战略、财务政策与基本财务制度的范畴之外,从而使集团总部成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核心。
与战略管控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是折中型预算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母公司对指导各子公司经营活动的预算的制定拥有最终决定权,母公司作为战略筹划者,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集团战略,提出母公司战略目标,据以编制长期规划和年度规划,并将各项指标分解、下达给各子公司,子公司根据母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和自己的具体情况编制年度预算,上报母公司审批。母公司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查和平衡各子公司的预算,并汇总编制企业集团预算,经批准后的预算被下达给各子公司,以指导其经营活动。预算执行过程中,母公司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偏差,保证预算的完成。企业集团选择什么样的管理体制,不仅取决于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技术和企业文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服从于企业的战略。企业的管理体制能否适应经营战略的调整和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因此,企业集团的管理体制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相应做出调整,与变化的企业集团管控管理体制相适应,预算管理模式也必须随之变化,才能更好地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