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全球挑战者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他们所制造的震撼是全新的。GE首席执行官伊梅尔特就公开表示,“从中发现谁是客户,谁是供应商,谁是竞争对手。争取前两类,提防后一类。”对于那些身为全球挑战者的中国公司而言,他们如何理解自己在全球化冲突下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向传统对手发起挑战?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大中华区主席麦维德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表示,“要实现中国企业全球化模式,中国CEO要学会管理全球化风险”。
《中国企业家》:来自中国的新全球挑战者大多是“国”字头的,在你看来,中国企业最能向那些老牌企业发起挑战的是什么?
麦维德:虽然有一些公司,他们是有企业的所有权在里面,但是他们也是真正地在全球开放的市场上去竞争,像TCL、联想这些公司,他们实际上是在全球的一个开放的市场竞争,他们还是有自己的努力的。一些中国企业有很多的收入都是来自于国内市场,虽然我们看到他们在国内这样的竞争环境之下有很高的利润,但是我们想想,未来他们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他们会有什么样的一个表现,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中国企业家》:哪些中国CEO的全球挑战者模式你最为欣赏?
麦维德:这有几种不同的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振华港机的模式,它主要是做港口的吊机,而它实际上是在很多方面进行创新,并且降低成本,制造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
另一种模式,比如说像联想,在中国企业全球化模式的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用自己的品牌替代了IBM的品牌,他们引入国外管理人员进入到联想的高级管理层。
还有一个模式就是玖龙纸业,这个公司非常年轻,1995年成立,很快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纸业公司之一,而在这个行业之内,对于规模效益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中国企业家》:刚才提了几家中国挑战模式,还是基于规模、成本优势,这次报告提到了三种超越成本的竞争战略:研发、品牌、并购。哪一种对中国企业全球化模式来说是最合适、最有效的模式?并购吗?
麦维德:要把三个战略结合起来,其中,研发和品牌是关键的。关于并购,它的风险相对比较高,我们对全球的并购研究发现,全球并购的60%是不成功的,所以这个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15年前很多韩国公司,他们想通过这种并购然后来实现全球的扩张,最后很多都失败了。比如他们买了一些个人电脑、电视的业务,最后都没有成功。我们看看现在成功的韩国企业,像三星、现代、LG等,他们真正成功都是基于自己的研发,建立自己的品牌,而不是通过海外大规模的并购。
《中国企业家》:要实现中国企业全球化模式,中国企业要想具备真正的全球竞争力,最大的短板和风险是什么?
麦维德:最关键的一个风险是,外面的世界是一个竞争世界,你会面对很多的竞争对手,你的对手不仅来自于中国,也来自于印度和西方的市场,竞争的环境非常激烈,你要有一些新的能力才能面对这样的竞争,所以我们在里面提到了七项的建议。
中国企业全球化模式中,其实一些看不见的“软”风险也有很多,第一个是跨文化管理的风险,还有就是政治、监管方面的风险,以及快速变化的客户需求、市场、技术这方面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