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从福布斯排名看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不足

企业培训师观点:从福布斯排名看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不足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昨天,《福布斯》杂志在其全球网站公布了最新的”2006年全球上市企业2000强”榜单。今年的中国企业福布斯排名榜单中花旗集团、通用电气和美国银行分别名列前三名,同时也有105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其中中国石油以52位的排名列中国公司之首。年年的排名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但经历了二十余年市场竞争的中国,在国内消费品业大声疾呼已经竞争到了惨烈的地步的时候,这个排名解读或许可以让国人真正客观的认识一下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启示中国企业竞争力不足。

  从这个排名我们至少可以解读以下几个特点:

  1、中国企业在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竞争力弱

  从竞争角度而言,中国消费品业的竞争和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至少应该造就几家能进入全球2000强的企业。但遗憾的是,这个排名中看不到。连号称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家电业,也未能进入。就在中石油的下游产业,汽车领域,中国企业仍然是极低的竞争力。中国的消费品市场规模的巨大与消费品企业的弱小形成鲜明对比。这对那些认为中国消费品竞争已经到了极限的观念,是无情的打击。而能排在前面的企业,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垄断性。从长远来看,这种垄断性是造就不了中国企业真正持续的竞争力的。

  2、中国企业,即便所谓竞争惨烈的消费品业,其分散度相当高

  中国企业,特别是消费品业的市场分散度高,仍然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力弱的重要原因。除少数行业,比如彩电,冰箱等,大部分消费品行业的集中度是非常低。美国沃尔玛大概能占到零售总额7%。而中国最大的零售业也才400亿人民币,占不到零售总额的1%。而大量的行业,是高度的分散。市场分散直接造成企业整体的弱小。以后十年,必然是一个消费品业进一步集中的时候。因此可以说,中国消费品真正残酷的竞争才刚拉开帷幕。

  就目前国内竞争而言,虽然是供大于求,虽然是竞争得死去活来。但这些年激烈的竞争似乎并没有让中国消费品业的竞争者头脑清醒,不断在市场上的“惨烈的牺牲”的中国企业,除了让人有点悲壮的感觉外,基本上没有引起什么思维的突破与反思。正如有家电业营销人士说:“是男人,就卖彩电”,但这本身反应却是思维的惰性,为什么呢,当索尼等彩电开始全线降价时,当国际彩电企业全线进入各档产品时,中国的彩电企业界却整体的失语。同样的现象反应在手机业。难保不发生在汽车业。中国国内市场需要真正的有思维力的勇士,这些勇士敢于直面市场结构,敢于整合行业,敢于建立中国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定位。而不是搞跨一个企业,又以更高的薪资去准备搞跨另一家企业的“烈士”。

  3、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低

  同样的是,在全球市场上,中国企业基本上才开始起步,这也直接造成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程度低下,在全球市场上占有率极低。以伊莱克斯为例,其在中国冰箱行业市场占有率不到2%,但其全球市场占有率最大。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任重道远。近两年,有部分中国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比如TCL、联想、海尔等,尽管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参与全球化的竞争才能真正锻炼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可以说,中国企业国际化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应该是近百年的形成的在国际舞台上自信心的严重缺乏。这种信心的缺乏表现在是不是要做中国自有品牌还是做加工厂等等问题上,其表现形式不外是两种,一种是自卑,一种是自大。自卑者总以中国企业什么也比不上外国企业,甚至刻意拿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比较,专找“差距”。比如联想与戴尔,就偏有中国人就希望联想比戴尔差。自大者总是当刚好有一定的成绩时,就要动不动做世界第一,其本质仍是不自信的民族心理的反应。缺乏平等心态的中国企业如何参与全球化的竞争,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4、中国企业战略性思维的缺乏

  从中国整体消费品产业的弱小,可以看出的是中国企业仍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某些产业可以说还是分散的“自耕农”时期。这里有中国消费群的和分散和差异化大等原因,但最核心的原因是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战略性竞争意识,中国企业竞争力不足。对市场结构和全球化的竞争的把握度弱。90%以上的企业家不知道自己的企业在行业中究竟是什么位置,更不用说对未来的思考。但可能肯定的是,剩下10%具有战略意识的企业家将有可能将中国竞争性行业引向未来。

  从心灵的深处而言,我们对福布斯排名的关注恰恰反应了中国企业竞争力不足。但福布斯的排名对中国企业从总体上认识竞争现状是有启示的。石油、银行、电信等当然也代表着竞争力,但如果没有消费品市场这个最基础的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是难以真正成长的。只有正确客观的认识才会引导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环境中提升综合竞争力。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