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文化三要素与《论语》三句话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文化三要素与《论语》三句话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前言:如果我们能够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下一番功夫,你一定会欣喜地发现,对于管理,那些先贤智圣们早已有了精辟的论述了。良好的管理需要创造好条件,需要一定的环境要素,现在结合我们所熟悉的孔子的三句话来介绍管理的三个基本企业文化要素。我想借助于论语里面孔子的三句话来进行描述。

  孔子的这三句话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的意思就是学习、朋友和宽大的胸怀是人生三件很快乐的事情,能做到这三点,就是个很有修养的君子了。那么我们把这话推广到管理中来,我们会问:为什么孔子认为学习是很快乐事,我们在这儿学习总是觉得很枯燥啊?为什么朋友来了,就要高兴得不亦乐乎?为什么人不了解我,不知道事情的真相而误解我,我还不埋怨他?

  1.学而时习之——组织的学习

  我们就要注意孔子那时的年代,还没有学校,只有官学,没有私学,孔子那时也没有太多书籍,需要注意的是孔子认为学问不像现在人所理解的那样,是单纯的读书,学知识。孔子认为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中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做学问时,要随时思考,体验,反省,从生活中得到启迪。如果你这样做,使得自身的思想修养有所提升,这难道不是件很高兴的事吗?如果把孔子看作一个管理大师,从这句话上,他就是开宗明义交代了管理方法是从哪里来,管理是什么,我们该怎么样去做的问题。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它植根于现实,植根于企业管理实践,企业经理人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学习,要善于观察学习,要善于思考、体验和反省,做到“学习时习之”,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稳定的发展。“学而时习之”不仅要求经理人要这样做,而且还要求企业每一个员工都这样做,要求员工努力学习,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对公司的问题提出看法建议,从而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形象和无形资产的提升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难道不是一件让董事长们高兴喜悦的事情吗?现在的组织管理问题一直是管理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了建立一种更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形势的企业组织,就必须提倡企业不断探索,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以塑造竞争优势。这与今天浒的学习型组织理念是非常接近的。遗憾的是在中国古代早已提出“学而时习之”进行社会文化建设的几千年后,中国企业还要向国外去寻求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真理,这不能不让我们在遗憾之余,产生加大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力度的迫切性。

  一代大师孔子一生追求着学问也弘扬着学问。他认为学问是要普及大众的。这对于我们在管理教育的工作上的意义也是深远的。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而兴起是近年来的事,在教学方法上有许多方法。人们普遍认为管理是可以传授的。而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教育的只是所谓的科学部分,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科学是可以教授的,艺术也是可以传授的。因为学问不只是知识,它是从实际工作中来的,是从生活中来的,孔子的一生讲究的是做人做事,而做人做事恰恰是一种高深的艺术。孔子一生的光辉所在正是他以自身的身体力行为后世树立了一个不可超越的艺术形象。管理的教育应该注重两方面的结合。
2.有朋自远方来——企业文化要素中企业家的寂寞

  孔子讲了学习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之后,接着又讲管理人员,尤其是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企业家和高层人同要准备的一件事——忍受寂寞。怎么说呢?一个人要创立一种事业,常常要忍受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提出新观念或要进行改革创新,通常得不到别人的理解,甚至会受到排挤。正如马克吐温所说:“有新观念的人总被视为怪人,除非他的想法有朝一日成功了”。创办一个企业也好,提出新观念新策略也好,进行新产品开发也好,都会碰到若干的阻力。有时候,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压力管理”。当人心中存在着巨大的压力时,他越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可。“古来圣贤皆寂寞”,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决心要把企业做强做大的压力很大通常无人倾诉,是必须要甘于寂寞的。但是,“今天穿草鞋是为了明天穿皮鞋”,今天的寂寞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终有一天你能得到众人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做企业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去经营,合理地排解心中的压力,自然会有人了解你投奔你为你出谋划策。

  一个经理人的新策略还未被别人了解,一个经理人正为企业的强大着想时,往往是他寂寞的时刻,这时刻,有个志同道合的人来了,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吗?孔子的思想穿越了几千年得到了多少人的研究,多少年来孔子是多么的寂寞又是多么的高兴呀。这样就懂得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了。

  3.人不知而不愠——追求组织内部的和谐

  接下来孔子又说了,新的措施没被别人所了解,也不要怨天尤人,要有耐心地说服别人或反省自己,这才是君子、优秀企业的做法。例如,新产品刚投入市场,还未被消费者普遍接受或销售陷入困境之际,企业内部就会忧心忡忡,生怕计划的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常会引起内部部门的争议。如产品开发部可能会指责生产部质量控制不力,而生产部又可能指责产品根本没开发好,销售部门则可能抱怨自己是冤大头。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会导致企业内部士气的下降。在这个时候怎么办?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每个部门有每个部门的难处,需要互相体谅,要了解别人做到知彼,又要反省自己做到知已,而不怨天尤人,先要使组织内部和谐稳定,积极地寻找原因进行改进和说服工作,使企业团队精神得到充分体现,努力使产品得到顾客的理解与青睐。即使产品最后不成功,也不要因此而使企业团队产生严重的思想包袱,而用一种建设性商榷性的态度去分析原因,鼓励下级,进行指导。这样企业才会真正地团结大家,增加团队凝聚力,这样的企业难道能说不是优秀的企业吗?“人不知而愠”还表现在企业管理人员对待员工的态度上,当企业员工不明白不了解管理人员的决策时,往往会把工作弄糟,这个时候经理人不能一拍桌子大加指责,也不能心存成见,影响员工以后的工作。这时候经理人要做两件事,一是反省自己的决策是否真的正确,反省自己存在的问题,二是对员工进行有力的指导工作。孙子兵法中曾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然员工不能理解你的指导,在这方面你是有责任帮助员工指导员工的。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也不怨天尤人,而是采取积极的措施,这样做是很不容易的,必须有很好的风度与修养,但是他却做到了,这难道不是优秀的君子优秀的企业经理人吗?由此看来,孔子的企业管理思想是追求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经理人素质,这在现在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有人说东方管理注重追求和谐,西方管理注重追求卓越。这实在是不同文化背景在管理上的反映。孔子时代,国家动荡,诸侯兴起,民心思定,而正是这一现象奠定了几千年灿烂文明的基调追求安定、知足和和平。而西方则受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的影响,崇尚竞争,以竞争配置社会资源,这种现象被亚当斯密喻为看不见的手而响誉全球。然而在中国人看来,竞争是痛苦的过程。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迅速增长使得企业和中国人不得不在“和谐”中追求“卓越’,东西方文化需要交流融合,以管理的趋势看,将来的管理必将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体,或在和谐中追求卓越,或在卓越中追求和谐。

  连贯起三句话,孔子在这里所要说的是企业管理的三大企业文化要素:一是在组织内部构建浓厚的学习气氛,要有学习的精神,并要能坚持随时温习。二是要有企业家精神,要有毅力,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不半途而废。三是构建企业内部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企业家要有着良好的胸怀。这样才能得以顺利地推行管理。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