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初探

企业培训师观点: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初探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技术创新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升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是从新产品、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的一系列活动,最终目的是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和创新产品的市场成功。

  技术创新体系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开发体系为载体,包括供应、生产、销售、进出口等全部经营活动各环节在内的具有相应协调机制的完整体系。因此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技术开发的机构和机制的创新,而应该是企业全部经营环节的机构和机制的创新。且只有当技术创新与各种企业活动相匹配时,真正的竞争优势才能从企业技术创新中获得。

  现就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如何建设技术创新体系,从创新机构、创新机制、创新资源和创新目标四个方面提出几点设想。

  1.创新机构

  1.1 发展现有机构

  将现有的技术开发机构进一步建设发展成为创新机构的主要载体,使产品研究和开发工作(R&D)成为技术创新的核心。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国内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基本上构筑了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纵向有层次、横向有联系的矩阵式的技术开发机构,具备了创新机构的雏型。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经过调整和充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创新机构。

  1.1.1 关于企业技术中心的职能定位

  (1)零部件及整机性能实验及试验研究;

  (2)全新门类产品规划、研究及开发;

  (3)中试基地,负责重点产品的试制;

  (4)标准化、CAD等工作的指导与归口,负责组织制定企业集团的技术标准。

  1.1.2 关于企业技术中心运作模式

  (1)经济上独立核算,但不自负盈亏;

  (2)任务由公司下达,技术中心自选的课题报经公司技术委员会审议,分管副总经理批准后下达;

  (3)技术中心科研开发成果的转化、产业化,由公司统一部署,如果安排给技术中心自己试制,应同时规划后续产业化承担单位,后续承担单位技术人员可尽早介入试制,熟悉产品;

  (4)标准化和设计中的大型工程分析工作由技术中心牵头,统一协调。

  技术中心的技术力量是公司发展的动力,是大型企业集团整体优势的具体体现,是各分(子)公司的技术支持和技术储备,每个重大项目的开展原则上都应有技术中心的参与。技术中心的科研开发活动与各分(子)公司的开发活动是一个整体,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由公司技术部牵头,组织各分(子)公司与技术中心联合开发、委托开发、主机和部件试验等各项活动,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整个集团公司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试验手段等。
1.1.3 分(子)公司研究所的职能定位

  (1)按照公司统一的产品战略分工开发属于自己领域范围的产品;

  (2)也可提出全新产品的开发课题,经技术部审批后,委托技术中心开发完成。

  1.1.4 强化分(子)公司的工艺开发机构

  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是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两个部分,工艺创新是产品创新成功的保障,因此必须充实强化工艺开发机构,抓工艺、促开发,提升工艺保证能力,在各分(子)公司的工艺部门设立工艺创新的研究室,其主要职能定位为:

  (1)适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2)新产品试制工艺及工装的设计、研制;

  (3)批量进入市场新产品的工艺验证。

  1.1.5 充分发挥和依靠技术委员会的职能作用

  (1)充实、完善集团公司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由公司领导以及研究开发、市场营销、财务、规划发展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分(子)公司也应建立起相应的技术委员会。

  (2)技术委员会的职能定位为:

  ①负责研究开发方向、技术创新目标、重点课题和经费预算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咨询;

  ②指导、检查和监督重点科研、开发项目的实施;

  ③帮助分(子)公司进行技术决策;

  ④组织对开发机构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

  ⑤由公司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提交的重大标准事项;

  ⑥批准由公司科技成果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出的公司级科技成果的评审结果和重大奖惩事宜。

  (3)集团公司技术委员会的常务机构为技术部,各分(子)公司技术委员会的常务机构为总师办。技术委员会应正常有效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体系的把关作用。
1.2 完善市场反馈渠道建立技术创新信息入口

  技术创新应以市场为导向,一切围绕市场运作。技术创新的信息入口由市场拉动、技术推动及政策导向三个方面构成。

  1.2.1 市场拉动方面

  (1)营销部门应成为市场需求和产品信息反馈的主体;

  (2)在各大销售区域设立技术代表,加强技术开发与市场的联系;

  (3)营销部门除平时向工厂反馈信息外,应在每年年底前向公司技术部提交正式的报告。

  1.2.2 技术推动方面

  (1)技术推动主要来源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内外同行及零部件配套厂家的重大技术突破。技术开发机构中三个层次的开发力量均应充分利用科技情报,掌握最新技术动态,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做好产学研联合工作;

  (2)技术中心应逐步成为依靠集团公司专有技术推动产品发展的主体。

  1.2.3 政策导向方面

  (1)国家政策导向、有关计划部门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概括分析、国家产业政策等,都是重要的技术创新的信息入口;

  (2)技术部、规划部、市场部是利用政策导向的主体。

  1.3 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强化内部联系

  (1)通过实施CIMS工程,使各企业、各部门之间,技术开发机构纵向、横向之间联系渠道畅通、信息共享;

  (2)在企业内部网上,接入技术创新信息入口,使市场拉动、技术推动及政策导向三个方面的资料、总结、报告、建议等内容在网上进行公布和传递;

  (3)推行并行工程,提升产品开发质量,加快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

  1.4 技术创新机构应形成良性闭环运行

  由市场反馈渠道得到的信息,经过技术中心和分(子)公司研究所的收集、整理、分析后,在每年年底前报告,交由集团最高领导层和技术委员会进行讨论决策;技术部根据决策精神,形成集团公司正式的《五年期科技发展规划》及《年度新产品开发(改进)计划》,于年底前下达给技术中心及分(子)公司;设计工作完成后,根据统一安排,技术中心或各分(子)公司进行样机试制和中试;然后是新产品推向市场,技术人员要配合销售部门进行促销和做技术支撑,所有的新产品展销会都要安排设计人员与客户交流;产品在市场及用户当中反映状况再经过反馈进入信息入口。这样,技术创新机构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循环运行系统。
1.5 创新机构各部门职能和任务

  2.创新机制

  创新机制是保障创新体系有效运转的关键因素。

  2.1 公平竞争机制

  (1)按照企业的发展需要确立科研、开发、工艺研究等专业技术不同等级的技术岗位,在相应岗位上工作,完成规定任务的科技人员可以享受规定的待遇,获取相对优厚的基本报酬;

  (2)重要项目课题实行招标,设定成果指标及奖励标准;

  (3)项目课题负责人通过竞标上岗,项目组成员由课题负责人聘任;

  (4)重点学科带头人岗位可以面向集团内外、甚至国内外人才招标,公开竞争;

  (5)建立淘汰机制,优胜劣汰,形成竞争氛围,使技术岗位成为竞争最明显的岗位。

  2.2 分配激励与约束机制

  凡从事科研开发、工艺、试验、试制、市场开发等工作的科技人员及科技管理人员均在激励和约束范围之内。

  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是技术创新激励的重要机制。

  (1)按贡献大小进行利益分配。主要有三种方式,各分(子)公司可按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课题的超前性及风险性,选择采用。目的是从政策上创造激励环境,从制度上保证创新思想的不断涌现;

  ①工资与岗位挂钩,并根据业绩给予记功、嘉奖、提职、提级等奖励;

  ②采取项目承包制,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给予分阶段奖励;

  ③根据成果获得经济效益情况,给予提成。

  (2)新产品投入市场三年内,由于设计原因造成重大损失的由主管设计的开发人员和课题组成员承担一定比例的损失;

  (3)在科研、开发中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计算方法、理论、手段、测试方法等,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者,根据其贡献大小,一次性予以奖励;

  (4)鼓励技术创新,对有效益的专利及专有技术给予奖励。对获得的职务技术专利予以保护,并视该专利技术含量、推广应用前景等因素给予奖励。奖励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按年度所创效益进行数年提成;

  (5)对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了生产中重大技术难题者,按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给予奖励;

  (6)以上各种奖项以及奖惩的标准均由企业技术委员会(或相应部门)提出判定意见,企业法人批准后执行。
2.3 评价监督机制

  (1)完善立项程序力求科学决策。对各企业开发的重点项目的选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的原则,由技术中心组织立项评审,开发、生产、销售部门参加评审,评审通过后经公司技术部立项开发,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经技术委员会咨询、经理办公会同意后开题实施;

  (2)加强项目的过程管理,建立定期汇报及中期评审制度,按照规范由公司科技部负责组织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中期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3)科研开发项目鉴定、验收后,经公司技术部报科技成果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进行综合评价,再经公司技术委员会批准后实行奖励。

  3.创新资源

  创新资源是创新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主要包括人才资源和资金资源。

  3.1 人才资源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技术创新最重要的保障。

  当前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缺少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的科研开发人员;

  (2)技术开发队伍整体素质不够,特别是创新能力差;

  (3)公司内部人才缺乏横向流动,竞争和激励机制不到位,人才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

  (4)对外部适用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吸纳缺少统一的规范和明确的办法。

  为此,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吸纳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速现有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的继续教育,应由各分(子)公司提出具体要求,拟定人才培养的五年规划和分层次、分科目的年度计划,有目标、有计划地送培和自培;

  (2)进一步规范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国内外人才的引进力度;

  (3)应建立集团内部人才库和国内外同行业专家信息库,实行人才和专家的动态管理,推动人才的横向流动和充分利用;

  (4)尽快实施上述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潜力,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3.2 资金资源

  (1)提取销售收入的3%~5%作为技术开发费,制定规范使开发费提取到位、使用合理。技术开发费的统计、计算,应规范、统一;

  (2)利用好各级企业部门给予企业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由技术部负责收集有关政策文件,分析后提出对策和可能争取的项目的年度计划;

  (3)推行科研开发费用预算制度,根据公司的统一办法,在公司预算委员会的指导下,编制年度、季度和月度预算,按轻重缓急以有限资金支持有限项目的实施;

  (4)对重点科研项目的经费实施中期考评并根据考评情况作必要的调整。
4.创新目标

  (1)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要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在技术创新能力、自主开发水平、产品质量、工艺技术、生产装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走在国内同行业的前列,逐步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

  (2)以自主开发为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学研联合相结合,掌握核心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拥有一批较为系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逐步完成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向自主创新的飞跃;

  (3)以适应需求为目的、加强成套服务为宗旨,大力提升主导产品的可靠性和综合技术水平,促进产品系列更新。优先发展短线缺门产品、替代进口产品,形成具有本企业集团特色的产品体系。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