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管理的中庸之道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管理的中庸之道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当今现代化企业管理,我国的许多企业和企业经理人都在学习西方的管理哲学,却没有对传统文化蕴含中丰富的管理思想引起重视。他们仍在狂热地追逐国外的管理时尚,但是换来的只是“东施效颦”的丑剧,当众多的希望破灭时,向传统文化中汲取管理思想也就成为一条值得探索和重视的途径。

  中庸之道,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封建社会里,一直是我国儒家学者追求的至高境界,是人生哲学的方法论,其中的一些观点和理念是很科学的,需要我们辩证地认识、看待,从中正确地汲取养份,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什么是中庸之道?程子“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以上,是摘录部分《中庸》内容,基本概括了《中庸》的实质,这正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自强不息、包容万物的根本所在。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给《四书·中庸》加注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就是不要偏激,不要走极端,不要不及,也不要过头。“中”就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中”就是既si不纵欲,也不禁欲;既不愚忠,也不奸诈;既不轻生厌世,也不贪生失节。“中”就是升了官不专横跋扈,丢了官不低三下四;发了财不要为富为仁,受了穷不要人穷志短。“中”就是既不让天下人负我,我也不负天下人;既不好高骛远,也不自暴自弃。“中”就是不卑不亢,不左不右。“庸”,是平常之意。一种方法、一项决策或制度,只有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才有可以实施下去的可能性。

  “中庸之道”运用于企业管理中有三层含义。第一、做任何事情要有度,不要走极端。第二、把握好矛盾双方,保持矛盾双方的统一协调,从事物对立的两面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不偏不奇。第三、掌握好灵活多变的原则,要在事物的变化中看待问题,将遇到的事情放在当时的政策、形式、状态下来处理。

  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的中庸之道,正是今日大家所重视的“管理合理化”、“人性化”,要使个人的自由在与组织一致目标之间得到一个平衡。这就涉及到一个价值观和尺度的问题。比如说某位员工因工作失误被罚了200块钱,90%的人都认可这样的决定,这说明大家有共同的价值观,认为这样做是适度的,在这样的前提下,管理成本就会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转就会达到效率最大化。亨利·法约尔指出:“在管理方面,没有什么死板和绝对的东西,这里全部是尺度问题。管理是一门很难掌握的艺术,它要求智慧、经验、判断和注意尺度。”这里的“尺度”就是中庸思想的表现。“中庸之道”还有一层涵义,那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变有所不变”。既不偏激,也不矛盾,时时求其命中目标,符合“时中”的精神。不管是变还是不变,为还是不为,都希望能做得恰到好处,能够不偏不倚、不温不火。只有这样,才算符合中庸。

  运用到现代化企业管理当中,经理人要做到中庸首先要了解员工的价值观,感知员工的需求,其次要调整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一致起来,当全体成员的价值观都统一到一起的时候,就到了企业效率最大化,社会效率最大化的时候,企业才更加和谐,效率更高,竞争力更大,这才是我们学习中庸的最终目的。

  如何实施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中庸之道?从整体来看,企业要做内外有度,张弛平衡,要实施软与硬的平衡,攻与守的平衡,官与兵的平衡等等。在经营良好的前提下,要积极回报社会;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要努力改善自己的经营状况;即要做遵章守纪的企业公民,同时又不要被规章制度约束了创新行为;要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又不要学习“大跃进”的激进方式。具体到各项职能,在计划方面,经理人要做到保持战略层面和经营层面的统一和平衡,既要努力使战略计划成为经营活动的“经”——长期不变的指南,也要努力使经营层面成为经营活动的“权”——紧紧围绕战略展开并适度调整。在组织方面,经理人要使组织结构保持软硬的结合和平衡,要保持集权与分权的平衡,要协调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平衡。在领导方面,经理人要使员工与团队之间的平衡,要保持自身管理能力与领导能力的平衡。在控制方面,经理人要保持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的平衡,要像放风筝一样,既能使员工与团队自由发挥,又能使他们的主动性保持在一定范围。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