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文化建设与灾区企业救助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文化建设与灾区企业救助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专访中国企业联合会宣委会常务副秘书长祝慧烨

  很多企业踊跃捐款捐物援助灾区,反映了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美好品格。我们认为,受灾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加沉重和巨大,员工作为个体承担风险和压力的能力相对要弱一些,更加渴望一种对于组织上的依托和帮助。尽快恢复生产可以让他们化悲痛为力量,重新找到自己的社会价值淡化悲伤的情绪,同时也可以从根本上保障他们的经济来源,找到安全感和归宿感。对于企业如何在当前的困难条件下,重塑员工的信心,有效的进行生产自救,本刊记者走访了中国企业联合会宣委会常务副秘书长、企业文化研究员祝慧烨。

  记者:在国家的灾难面前,中国企业、企业家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从文化的高度上怎样认识这件事?

  企业文化研究员祝慧烨:国家的科学发展观,四位一体的时代精神的反映,有很深刻的历史背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全球范围共享价值的体现。企业文化是企业人格化,是企业精神的反映,折射出人性的光辉。最近几天看到的评论和做法很让人感动,传递爱心、对人的尊重和对人的价值的再发现,企业文化倡导很有用。

  从功利的角度看,企业要追求效益。企业固然有“经济理性”,追求利益,同时也要体现文化深情是一种价值。文化深情体现价值,把人类、文明、文化充分体现在赈灾的过程中,是一种文化自觉。当代企业的时代共性:一个是诚信(商业制度商业文明所要求的),一个是企业的业绩;一个是人本(文化深情和企业的终级价值)。人本反映出文化深情和回归,体现了对员工、顾客、企业的人格的尊重、人文关怀;反映出来人类社会的进步。企业几位一体的价值循环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从人性的角度看,原始状态看人性是善恶并存的,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就会迸发出人性的光辉。真正从意识到行为反映出来,其中有环境的作用,也有人本身的深层的东西。所以我们说企业文化的核心假设:人是理念人,是文化人,指的是人的内心是可以被点燃的,是一定可以被点燃的,这就是人性的光辉。企业文化要做的事,是为人性的光辉的焕发提供好的环境。反过来企业文化的体系里,企业的终极价值的指向和企业的使命是连在一起,例如海尔目标是要做大做强,目的是与消费者共享共创,强调消费者用购买去投票。好的企业的经营哲学是企业的目的和目标结合。有了这样的基本使命,企业会形成自己核心理念的价值观、愿景精神,在企业内化成规则体系、制度体系转化成经营行为,从规则体现对前面的观念体系的转化,是一种固化的过程,后面最重要的是看到个体的行为和企业的行为。从对灾区的援助上,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作为社会公民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从大文化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最终影响提升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个事,要参与到其中,因为人类的共性和文化的共性体现出来的,正如古人提出的悲悯和慎独,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慎独”指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心灵的力量,不会轻易为外界影响和干扰所动容,核心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悲悯就是人类的“家天下”的思想,人对自然灾害的反映是悲悯情怀中的一个层面,折射出人性的光辉,悲悯较高的境界是“觉他”。所以说员工自发的捐款推动企业参与到抗震救灾的行列中,悲悯先是感同身受之后,是“觉他”的输出,所以有一种精神干预和精神抚慰,都是对人的物质需要之外精神的关怀。对人的精神的援助和干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记者:对于受灾企业如何克服困难树立信念重建家园,您有怎样的建议?

  企业文化研究员祝慧烨:19日天安门广场的人群振臂高呼的场面是很感人的,能够把民族的力量如此地凝聚起来,背后必然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原因。一个是民族精神,另一个是时代精神。这次又有很多新的东西,反映了一种社会思潮、企业的思维方式和人们的意识。企业要把认知、意识、情感和意志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点。另外一个是社会的伦理。中国人“家”的意识、血缘意识非常强烈,我们看到的勇气、韧性、牺牲不是偶然的。企业文化到一定的程度呼唤公共意识。公共意识是有条件的,要求决策者“慎独”、自律、爱护员工、有天下情怀、觉他,这与国家高层领导人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高层领导的反应会传递给民众群体,相当于对人员进行了思想整合,产生很强大的领导力,促进国家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要通过逆境来得到考验,在逆境中得到升华,才能看到企业文化的预期。
国家的意识是下一步怎么去疏导。员工如果有好的意识就会得到提升,原来可能是物资型的趋利避害,到一定程度上是心理型的,再往上提升就是精神型的,志愿者就是在这个环境里激发出的人的价值的升华。他们不是为了追求利益,他的价值实现方式是利他。这个成果很是可贵,我们希望广大企业在建设企业的文化时要从中发现一些要素。企业文化的要素形成有以下三点:一是长期教化;二是领导面对危机反应接受随后与员工形成共鸣;三是以人为本,要从物资层面到精神层面为员工创造好的条件。尤其要加大对员工情感方面和精神层面的投入,当然包括为其提供发展平台。这里要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有一种好的契机。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要有高度的智慧。领导层要让员工高度认同企业的价值观,愿意与企业共渡难关。

  企业凝聚力的提升要依靠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关键要素是“知”、“信”、“行”。从大局上来看,企业在这个非常时期强调文化发展文化建设时,要首先让员工树立信念,从地区发展、政策导向和扶持以及从外界反应来看,都应该建立起重建家园的信念。把握通过重建带来的机遇,强有力地建立发展信念。

  从经营哲学的角度来看,不幸是可以转化的,这样的转化,考验决策者的智慧。如果把握得好,可以把破坏性毁灭性转化成一种精神动力。我们提醒企业本身要有健全的人格,要重新梳理企业的事业理论,重新审视企业的愿景,设计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丰富补充企业文化的内涵,剔除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企业文化的资产评估,重构价值体系和理念,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样要继续关注和深化人员的培训和引导,关注员工的教化。企业领导人要树立强大的信念,疏导援助员工,尤其是精神上的。继续企业的制度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做成一个精细化的管理体系。虽然自身是受害者,但作为自救的主体,企业同时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但我们不能给企业太多压力。在当前的条件下做好这些工作,继续发展,利用这个契机,凝聚人心,形成强大的精神实体,提升品牌的凝聚力。从经营哲学的角度上把它作为再出发、再发展、再创新的契机。这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过程,企业要从长计议。

  记者: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谈谈您对企业的捐助行为的看法。

  祝慧烨:我谈一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原则。第一种观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有限的。企业最大的责任是持续发展。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我们应该倡导的。我同样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的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好的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一方面有利于演化成企业长远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提升企业品牌的美誉度。企业品格的提升,是企业精神价值和人文价值的体现,对用工产生更大的影响,其次产生对企业员工的内化,内化成企业内在的领导力、凝集力、创新力。

  我们倡导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资本单元,企业要建立系统化的管理体系,还要提供有效的机制,不是盲目承担的,要让这种行为成为企业继续发展的动力,强化凝聚力,提升领导力,获得创新力,有一个文化力的提升的成果,同样对外要获得社会尊重提升美誉度。内外两种效力是检验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这就要求企业自己要有一套方法和机制。我们也呼吁国家要完善和配套法律、法规、政策,要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可以持续提供动力。第二是企业价值体系的追求、领导的理想、企业文化的建设要保持一致。第三是提升人员的全面发展。企业作为社会公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会作用到内部人员境界的提升,为企业文化的继续发展找到好的动力,让员工成为活的创新性的动力细胞。员工的提升又反过来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不能忘记这个纬度,把员工的提升和企业的境界保持高度的一致。

  关于企业捐款多少的问题,我觉得要全面看待,要慎重考虑,不能片面。一个角度是中央企业隐含了国家的意志、国家的利益,在国家危难面前承担社会责任是其天然的职责。第二个角度从长远来看,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我们不主张过分强化国有的这一套体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应分国企还是民企。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做法是其民族情感弘扬和其自身条件的积累,值得肯定。民营企业家也不能过度,如果对自己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就会得不偿失。我认为国企员工可以多做一些,可以发动员工参与到这里,个人和企业共同承担比较好,我们现在就怕片面。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企业有这种价值追求,动力、环境更重要。要有好的环境让企业自动反应,要尊敬企业的自然选择,不能给企业太大的压力。从时代精神上说,这种行为是企业高度自觉的境界,捐多少都应该承认,不能违背市场精神,要以更开放的胸怀来看,否则就有悖我们“人文精神”和“悲悯”的出发点。从另一个角度讲多数企业的行为是可喜的,不能强求个别的企业、个别的行业。今天的局面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反映,是大悲里的可喜的局面,可以看到人性的光辉和企业的品格。我们倡导的价值战略和中国社会的凝聚力得到了高度统一,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体现社会发展的包容和开放,在遇到灾难时企业、公民、社会价值取得高度的一致性,在这才是我们应该总结的精神财富。

  记者简评:在灾难面前我们固然需要悲天悯人的情怀,需要慎独的自我修养,需要“决策者的智慧”,更需要勇者无惧的“亮剑精神”。困难不会因我们的无助和恐惧而退却,灾难也不会因为我们的眼泪和痛苦而停止。只有坚定自己心中必胜的信念,才能在废墟上重建自己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