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新时期,表示的是三聚氰胺事件后的这个时期,中国的食品行业历来安全事故不断,总是弄出人命来后,才会引起重视,04年的阜阳奶粉事件后,国家整顿了一段时间,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家又开始整顿起来。从目前各类专家的言论看,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纯粹是行业没有规范造成的,最后的罪魁祸首是公司+农户的这种乳品企业发展模式不利于控制,于是,各类乳品企业目前开始一窝蜂似地展开奶源基地的建设,国家相关部委也发文说是要求“乳品企业自产奶源70%以上”。
从这些事件来看,笔者认为:
一、自产奶源有利于行业产品的原料质量的提升
企业通过自建牧场,完全可以控制原奶的质量,通过控制原奶的质量,进而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这可能初衷是好的,但结果并不一定好。因为一个产品从原料到商品,经过多个环节,其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可能导致质量事故。因此,自建奶源,只能说是相关部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一个措施,根本是治标不治本的。虽然说奶源的好坏决定着奶制品的品质,但这并不是唯一决定产品质量的因素。
因此,要想达到奶制品产品质量的提升,对于生产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详细的要求,唯有如此,建设奶源基地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短期内自建牧场效果并不会很明显,因为自建牧场是一个过程
目前出现的“自建牧场热”,是中国特有的一窝蜂的集体体现。自建牧场存在几个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资金问题,动辄就是几千万的资金投入,当前乳品企业的的盈利能力并不是很高,投入建设一个牧场,公司几年的利润可能就全投入进去,甚至还不够,要银行贷款,这就存在着资金紧张的问题,如果投入牧场过大,而市场营销减弱,福建长富就是例子,长富的牧场是全国最好的牧场之一,但营销却落后,有好的牧场也解决不了生产发展问题;
二是投资周期问题,一个牧场从立项到实施建设,从奶牛引进到产奶,至少也要2到3年时间,投资周期长;
从以上两点就可以看出,现在这些企业开始投入牧场的建设,短期内并不能见到明显的效益,同时短期内业不会对产品质量提升做出贡献。
自建牧场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要形成规模,才能够成本下降,才能够原料质量稳定。
三、乳品企业发展不是靠牧场的,是靠营销能力的
不是说奶源不重要,而是说在整个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的发展壮大不是靠牧场完成的,而是靠企业的营销能力来完成的。
对乳品企业发展来说,不是自建牧场后,企业就能够生存发展了。福建长富乳业,拥有自己优质的牧场,企业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物力,来建设牧场,从源头上杜绝问题原料流入生产系统,企业在牧场建设上投入巨大,于是企业错失当年的发展机会,这样的后果就是:企业直接被市场淘汰,伊利蒙牛的崛起,进一步为长富的发展制造了障碍。长富目前也只能据守福建,而伊利蒙牛早已经完成全国布局,成为行业的翘楚。
对于当前的乳品企业来说,自建牧场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企业要树立起真正的市场意识,通过系统的营销来达到企业快速发展的目的,而牧场只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个支持部分,不是乳品企业的全部。
四、自建牧场对于国内乳品企业发展低温巴氏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国内的乳品结构是低温巴氏奶只占液态奶的20%都不到,而在国外,低温巴氏奶占总液态奶量的95%以上,这种差距非常巨大,中国目前的液态奶是以长效的UHT法生产的奶品,常温产品方便了消费者的消费,但从营养价值来看,低温巴氏奶能够更好的保持新鲜的乳品特点。中国未来的液态奶格局一定是少数的几个全国品牌,以常温奶为主;区域型乳品企业将固守本土市场,通过运作低温巴氏奶,用更新鲜,更营养的概念去打动更多的消费者。
而自建牧场完全可以解决区域型乳品企业发展的产品在新鲜诉求上的缺失,随着消费者对乳品的认识水平的提升,低温巴氏奶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较为迅速的产品之一,而自建牧场是完全可以进一步的推动整个低温巴氏奶的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