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次贷危机进而带来的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带来严重冲击。这就牵扯一个重大问题: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危机的关系,经济危机背景下,如何重新审视、定位企业文化产业开发利用战略和构建相应的制度?
一、经济全球化使危机蔓延和加重,文化产业“难逃其咎”
经济全球化是助推经济危机向发展中国家辐射的第一动力。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享受全球化优惠待遇阳光的同时,随时都有来自发达国家经济不安全因素的冲击。由美国次贷危机进而带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秋风扫落叶一般,横扫世界经济,给我国带来巨大的影响,任何一个行业都难“独善其身”。经济危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究竟会产生多大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经济危机对新闻出版发行业、广播电视业、网络广告融资、文化艺术相关服务、文化休闲业、广告、会展业等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受股市大盘下跌影响,文化上市公司在股市上的表现普遍不理想。投资者风险偏好大减,对文化企业投资趋于冷淡和理性,文化公司资金链条出现断裂。实体经济方面,2008年十大传媒广告收入、中国入境游收入、艺术品市场、演艺业、会展业等的业绩都出现一定的下滑,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
(二)各种以创意为内核的文化产业受到冲击较大。创意产业的开放度大,国际关联度高,市场不成熟。越高端、越远离人刚性需求的产业形式,在经济危机中的风险越大,因为其巨大的创收,是以低端产业形式作为巨大的市场基础的,如果没有一、二产业高度发展所支撑的整个市场经济发展和人们消费的高水平,文化产业无从盈利。
(三)对文化消费市场产生普遍的消极影响。面临整体经济环境变化的挑战,经济危机中其他消费市场严重萎缩,势必给文化消费带来负面影响。加之对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和恐慌,人们对旅游、购物、文化装潢、艺术摄影、高档健身、高端讲座等的热情度降低。
二、危机中的另类崛起: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能够有效地发挥抵抗经济危机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进一步提振抵抗经济危机发展经济的士气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虽然对各类经济造成重创,但文化产业往往蕴藏大发展的机遇。
因为经济危机也是双刃剑,虽然高成本的影视制作受到影响,但低成本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网络游戏、动画等数字消费出现相对较大的市场。危机中将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在设计和创意上下功夫,由此催生新技术的诞生。尽管当前文化产业面临整体经济环境变化的挑战,但在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推动下,文化产业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计划,使文化产业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
在此背景和文化产业的特殊性规定下,对区域文化资源进行大力开发利用,将为人们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进一步提振抵抗经济危机发展经济的士气。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还在继续扩大,文化的特殊优势和功能也在进一步凸显,这就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着力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区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必将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增强了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给整体经济的发展注入巨大动力。
(二)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
企业文化产业在本来意义上的定位,既是消费服务业,又是生产服务业,承担两种功能。但长期以来,由于在概念理解上的狭隘、行业管理上的分割,以及市场发育的不成熟,我们对后一种功能认识不足,使得文化产业对其他经济部门的服务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这次经济危机对低端制造业进行重新洗牌,一方面是那些靠劳动力密集和低成本竞争才能生存的中小企业,有相当一部分退出市场,造成大量劳动力下岗,另一方面,是促使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向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附加值的新型工业化方向发展。这个时候,文化业将获得巨大发展机会。通过实施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战略,将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开辟一条吸纳人力资本的新渠道,实现就业压力的置换和转移,必将极大地改善就业环境。同时,随着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改造,对于品牌、设计等高文化附加值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文化产业的生产服务功能将得到充分发挥。
(三)通过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将积极地拉动经济的增长
2001年,文化产业被正式纳入中国“十五”规划纲要。在过去30年中,文化产业成为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通过文化产业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123亿元,占GDP比重2.45%,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1.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3.41%,拉动GDP增长0.36个百分点。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6%,总量大概在6412亿元。中国文化产业在中国经济结构中已经占据一定的比重。而2006年,文化产业总值占GDP总量的比重,美国是25%左右,日本是20%左右,欧洲平均在10%—15%之间,韩国起码高于15%。我国文化产业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经济危机中理应把思维转到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上。特别是2009年随着国家扩内需、调结构等振兴经济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出现大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加之各种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老百姓的消费预期,释放消费潜力,激发对文化的消费热情。这个时候,积极进行区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将提升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力地拉动GDP的增长。
(四)有利于积聚文化软实力,促进新一轮的经济腾飞
一方面,经济危机将推动全球文化产业格局变化,全球文化贸易将从产品服务竞争时代进入资本博弈时代,中国在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将会改变。另一方面,区域文化的有效开发利用,将会积极参与新一轮文化产业格局的变化,积聚文化软实力,促进新一轮的经济腾飞。
2008年出版的联合国贸发会议《2008创意经济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全球文化贸易格局中,发展中国家近10年以来表现突出,其中最突出的是中国已经成长为国际文化产品最大的出口国。但我们的原创能力极其低下。
本次金融危机可能成为变革的契机。从目前情况看,由于以好莱坞为中心的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受到冲击,他们出于降低成本和度过经济低谷的考虑,必将会把全球性文化产业制造中心从发达国家进一步转移向发展中国家,甚至将原创和研发中心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来。这对我们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文化博弈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这个时候,如果迅速地启动区域文化发展战略,搭上这班车,将会促进文化产业迅速成长,有可能抓住参与全球文化走向世界的机会。
三、应对危机和发展的双重压力: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思考与制度构建
(一)着力构建有利于区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体制环境,有效地抵御经济危机和各种经济不安全因素
分析认为,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体制环境。我国文化产业正在转型过程中,对体制和政策环境敏感度较高,对宏观经济环境敏感度较低。根据《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总课题组以前曾经做过的测算,我国的人均文化消费水平远远低于相同发展阶段国家,消费潜力远未释放出来。中国的服务业整体发展程度也低于相同发达国家约10个百分点以上,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已经3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环境已经基本建立起来的今天,影响上述问题解决的主要原因不是市场性的而是体制性的,为此要进一步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决策体系、管理体系、开发体系、运营体系、宣传体系等。为此理应抓住机遇,充分运用政策,加快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确立区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的思路,努力打造高端和核心竞争力
打造高端和核心竞争力,重点放在培育有区域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上。将区域文化发展一体化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实现由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变。要坚持统筹协调,推进区域文化一体化。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市场壁垒,建立既分工明确又相互依存的区域性市场体系,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和优势资源合理流动,大力推进区域文化一体化,即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文化开发一体化、信息资源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
应把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立足点牢固确立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新变化和审美新需求的基点上,坚持人文与自然、动态与静态、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与国际文化接轨,培植凝造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三)搞好科学规划和整体布局,划分文化资源开发的重点领域和板块构成
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要做好统筹规划,搞好整体布局,确立当前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明确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坚持的原则应是:历史性、时代性、先进性、特色性、娱乐性相统一。既要有与国际接轨构筑大文化的气派,又要保持自己千百年凝铸锤炼的本土文化特质。还要把城市文化、旅游文化、工业文化、乡村文化、红色文化、大学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融为一体,要依据当前国内外文化发展的走向和地域文化资源优势,搞好特色板块的设计和构建。
(四)积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铸造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群
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高标准高起点地抓好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把文化产业的承载平台做强做大。实施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发展集团化、规模化、国际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文化大企业,通过围绕历史、地理、人文、生态,大力发展集旅游观光、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会展、数字和动漫等为一体的的文化航母,提升区域文化在国内外的整体竞争力。随着卫星通讯、数码技术、国际网络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文化的流动和交往、文化产业资源配置趋于国际化全球化。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打破地区资源分割,进入更大市场重新配置。所以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寻求更大区域的广泛协作。要发挥城市的协同效应,依据区域各城市不同的文化特色,确定不同的文化主题,发展具有区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发挥文化的集群效应。
(五)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文化的活力来自于市场,来自于创新。没有强大的文化消费市场,文化产业不会获得巨大发展。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新形势下,要在企业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下,不断拓宽市场运作的途径。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文化创新,探索采取多种运营体制,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改变单纯依靠企业投入的体制。一是要探讨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及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等途径,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努力争取在沪深及美国纳斯达克创业板上市,登陆欧美资本市场。二是要建立多元化投融资创新机制,建立企业、大学、企业、团体、民间多方参与的投融资模式,加快项目市场化运作。三是大力发展创业投资机构,设立创业援助基金,积极构筑引导、聚集民间资本进行产业投资的金融平台,从而更好地利用民间资本,大力发展民营文化经济和扶持中小高新技术文化产业.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通过招商引资引智,广泛吸引海内外力量共同开发区域文化资源。
(六)加强组织推动和联合协作,实现文化资源不同板块之间的共赢发展
开发区域文化资源需要强有力的行政推动,为此应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组织推动体系。其体系组建原则是:权威性与群众性相统一、行政领导与专家功能队伍互补,并确保组织的统一协作与高效精干。为此,建议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建立强有力的文化资源开发协调小组,并成立专门办事机构,制定文化资源开发战略和工作活动计划。突出主题,协调配合,统一行动,形成合力。还要广开视野,吸纳人才,把一批优秀骨干力量推向发展文化产业的前台。
要加强与周边地域和国内重要经济板块的联合与协作,搞好企业文化产业对接与融合互动,积极主动地承接发达地域重大板块的辐射带动,努力提升自身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形成区域合作、互动、多赢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