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经营状况目前已逐渐走出谷底。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日前发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33%的受访企业认为经营状况良好,比认为“不佳”的多出14.1个百分点,这比一季度的调查结果高出26个百分点。
调查报告同时显示,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以及一揽子经济振兴计划的执行,企业家认为中国经济逐渐企稳向好,但回升结构仍不平衡,基础不稳固。
企业家普遍预期乐观
基于对国际经济环境明年趋于好转和对企业经济振兴规划取得效果的良好预期,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预期相对比较乐观。调查显示,认为四季度企业经营状况将“好转”的企业经营者占43.2%,比认为“恶化”的多36.6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8年高22.3个百分点,也高于2006年和2007年的水平。
对于明年企业经营状况,企业经营者表现出更乐观的预期。调查结果显示,预计明年企业综合经营状况将“好转”的企业经营者占60.2%,预计“不变”的占34.5%,预计“恶化”的占5%,预计“好转”的比预计“恶化”的多55.2个百分点。
在问及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时,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都表示有信心。调查结果显示,86.1%的企业经营者对企业下一阶段的经营发展“很有信心”或“较有信心”,13.3%“信心不足”,仅有0.6%“没有信心”。与2009年一季度的调查数据相比,表示“很有信心”或“较有信心”的比重提升了29.8个百分点。
中国企业经营者对未来经济走势的乐观预期增强了企业未来的投资信心。调查显示,53.1%的企业明年计划投资额将“增长”,比计划“减少”的企业比重多40.7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虽然仍低于2006年和2007年的水平,但比2008年提升了13.4个百分点。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大型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情况明显好于中小型企业,同时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要明显好于民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中国企业经营者选择较多的选项还包括:“国内需求不足”和“出口需求不足”。
广州市“大部制”改革的重点领域是在城市管理方面,建立“大城管”体制。对此,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认为,“广州的大部制改革总体而言是一种稳妥型改革。”对于珠三角地区频频推出的大部制改革,汪玉凯评价说:珠三角与长三角等其他经济区的竞争将与行政管理体制有很大关系,目前,珠三角尤其是深圳、顺德已远远走在全国前列。
珠三角最早完成“大部制”改革的深圳,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实现企业转型的目标,深圳坚持了“大部门”体制下的“大处室制”,坚持整合职能相同和相近的内下设机构,实现内下设机构和领导职数大幅削减。在此次企业机构改革中,深圳企业部门从46个减少至31个,已经精简了15个。
深圳此轮机构改革核心,就是对行政权进行“三分”的改革,分别设置委、局、办三种机构。其中“委”主要承担制定政策、规划、标准等职能并监督执行的大部门;“局”是主要承担执行和监管职能的机构;“办”是主要协助市长办理专门事项,不具有独立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委”“局”之间最终将形成“行政合同制”,以此来考察绩效,实现行政权力间的相互制约。
深圳率先突破的改革无疑是一个样本,之后的佛山市顺德区大部制改革,当然也够得上“石破天惊”。
据了解,顺德把41个党政机构调整到16个部门,其力度之大,创新之多,可谓前所未有。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海曾多次提出,此次大部制改革不是简单的部门叠加,而是合并同类项,要起“化学反应”。在这次改革的“化学反应”过程中,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区市场安全监管局等部门也将原来几个局的相似职能合并,形成大科室,更有利于监管和做好服务。
党政联动是顺德此次改革的一个主要特点。刘海对此解释说:党委与企业办公室的合署办公在顺德从1992年就已经实施了,效果非常好。这次机构改革,表面上看是机构的合并,实质上是党政组织结构的深刻变革,是企业职能的重大转变。我们希望通过改革建立决策、执行与监督互相制约又互相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为全国县级行政单位改革探路。
记者了解到,在顺德的政改推进之后,顺德容桂街道的“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试点日前正式推出。为对接顺德区大部门体制,相关《方案》提出整合街道内设机构,科学配置行政管理职能,把原来28个部门(单位)整合设置为11个机构和2个分局,以实现党务、政务决策和管理的扁平化。
有关人士评论认为:珠三角地区分层及逐渐推进并初步完成的政改中,如党政联动模式、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上发展“第三方力量”等等的先行先试,已经具有推广和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