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市场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中国本土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全球化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现代企业管理的效率将成为其决定因素之一。要想获得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把握现代企业管理变革大趋势。
1、现代企业管理目标的变革:由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短期目标向以追求整体价值最大化的战略性目标转变。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产生的初始目标便是提升生产作业的效率,随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便一直以此为核心,而效率最大化最直接的、最具体的体现便是利润的最大化。然而,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经济现象的出现,使得实业界开始对这种纯粹的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产生了怀疑,因为短期的利润追求往往会缩短企业的生命周期,”拔苗助长”、”生命”透支使得企业最终得不偿失。与此同时,管理理论界也开始对效率是否是管理的唯一目的产生了怀疑,并通过不断的实验最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长远的、既注重经济效益最大化又注重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管理目标浮出了水面。管理的目标也最终由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转向了追求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的战略性目标。实践证明,管理目标的这种转变可以更为有效地确保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现代企业管理对象的变革:人由”劳动力”转变为”人力资源”,最终成为”人力资本”。
传统管理理论认为”人”仅仅是一种生产工具,是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近代管理理论对人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升,”人”开始作为与机器、厂房等物力资源相对等的”人力资源”的形式存在。但是与传统管理理论相一致的是,近代管理理论仍然是以”货币资本”作为企业存在的前提的,”人”不管是作为一种”劳动力”也好,还是作为一种”资源”也好,都是通过”货币资本”就可以获得的。在这种理论的前提下,”人”是无法与”货币资本”相提并论的,”货币资本”所有者在企业中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中”人”的作用的提升,特别是在实践中被证明了”人”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他具有其他生产要素所无法比拟的、”特殊”的功效。在新经济时代,人的效用:将远远超过”货币资本”的效用,因此,”人”不再是由”货币资本”支配的”劳动力”或是”人力资源”,而应当是完全与”货币资本”相提并论的,甚至是超过”货币资本”的”人力资本”。新经济的发展,将直接促使”人”成为企业的主角,成为支配力量。当然在这里,我们提到的”人”并不是企业中所有的成员,而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成员,这种作用包括特殊的现代企业管理技能,技术技能等。
3、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由传统的监控型管理转向授权型管理,最终转向以潜能开发、人力资本的价值增值为主体。
现代企业管理对象的变革必然引起管理方式的转变。对于以”货币资本”为主导的传统企业管理理论而言,人作为一种通过货币资本就可以获取的”劳动力”或是”人力资源”,必然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是受货币资本所有者支配和监控的。因此,经理人的管理方式也以监督、控制为主。然而伴随着企业中”人”的作用的提升,特别是在科技时代,人的作用将成为企业制胜中勿庸置疑的决定因素。”人力资本”在与”货币资本”的对话中必然会发生质的变化,因此,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将不再成为最终的决策者,人也不再只是纯粹接受命令的劳动者。人的这种效用的转化最终促使了企业管理方式从监控型转向授权型,并最终发展成为以”人力资本”为主体,以追求”人力资本”的价值增值为企业的最终目标。
4、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方式的变革:从短期激励转向长期激励,从物质推动型激励转变为情感满足型激励,并最终形成精神归属激励。
人力资本作为企业未来的最重要的资本形式,如何最有效地发挥人力资本的价值,最有效地集结人力资本,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最主要的问题。传统的激励方式大部分集中在对人力资源的短期效应的激发上,这一方面与企业中人的地位和作用相关,另一方面也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在人们还没有充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的时候,经济的刺激将远远大于情感的满足,因此,在以货币资本为主导的企业中,短期的物质激励将成为最主要的,也是最为有效的激励方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水平也不断提升,由物质的需求逐渐转向于对精神情感满足的追求,并最终寻求一种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激励有效性的根源就在于对人最主要需求的满足。人的这种需求的变化使得企业也必须不断地调整自我的现代企业管理激励方式,从传统的以短期的物质激励方式为主体逐渐转向于以情感的满足、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为主体。
5、现代企业管理重点的变革:以强化软性管理来替代硬性管理。
传统的现代企业管理重点是顺应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产生的,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使得”劳动”成为了人们谋生的必要选择,同时货币资本在企业中的绝对主导地位,都促使劳动中的消极、怠工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因此,严厉的、甚至是有点不近人情的规章制度便成为领导者进行有效管理的必然选择,而传统的这种硬性管理模式也最终证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极其有效的,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员工运作效率的提升。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以及人的需求的发展,严格的现代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反而成为人们潜力发挥的一大障碍,因此,一种强调人的自由化、授予人力资本更多自主决策权的现代软性管理模式被提了出来。领导的管理重心也从传统的过程控制与监督转向了现代的结果考核与管理。
6、现代企业经理人角色的重新定位:从管理监督者到指导型的教练到帮助型的顾问直至合作中的伙伴。
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以及管理重点的转变造就了现代企业经理人角色的重新定位。这种转变首先是体现在现代领导者将要从原来的领导监督岗位更多的转向于信息沟通角色。一方面将上级指令传达到下级,变为部署的行动,另一方面迅速将市场信息及部属情况反馈到上级,以供上级决策使用,同时,进行有效的横向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运作效率。其次领导者也不再是业务主管,是人力资源的经理人,而更多的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当然,现代企业经理人也还需要扮演部分决策者的角色,即将上级下达的任务转化为部门目标,并有效解决目标实施中的问题,同时善于发现将来的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机会,作为制定规划的依据,但是经理人的这一职能目前正在逐渐减弱。
7、现代企业管理考核系统的变革:从传统的单一考核奖酬系统转向奖酬系统和员工发展系统相结合。
企业传统的单一考核奖酬系统是与其旧有的以短期经济激励为主的激励机制相配套的。传统的企业管理目标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尽可能地避免劳动中存在的消极怠工行为。因此,考核奖酬体系的直接目的就是通过对员工在一定时期内的劳动的评定和奖惩,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来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从而提升管理的效应。然而伴随着现代激励机制的发展,企业作为”人力资本”的集合体,人的潜能的开发,人力资本的价值增值将成为企业最终的发展目标,管理的考核体系也将因此发生”质”的转变,从传统的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为目的转向侧重于对员工的个人发展为目的。考核不再只是员工定期工作的总结和肯定,更多地是强调对员工后续工作的指导意义,考核是为了完善工作,是为了员工更好的发展,这才是现代企业考核奖酬体系的最根本目标。
8、现代企业经理人素质的变革:职业经理人代替了传统的一般经理人。
所谓职业经理人是指既熟练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技能,又熟悉市场的发展变化规律,既能进行全局的掌控,又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还能积极开发或掌握新型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现代企业经营经理人。与传统一般经理人相比,职业经理人更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发展。
首先,一般经理人常常要求必须具有专业能力,具有解决问题、实现最终结果的能力,而职业经理人则要求有更为广阔的知识面,更多的市场历练,对市场有更强的运作能力,更多的应该是个通才,相对的专业能力要求有所下降。
其次,从依靠个人努力,转向依靠团队建立工作网络,利用他人的手去实现组织目标,团队成为现代职业经理人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必要工具。
再次,从善做具体业务工作开始转向做管理、领导工作,经理人更多的角色定位就是决策与进程的掌控以及对各部门、团队的协调,职业经理人的发展赋予了现代企业经理人角色定位的回归.
最后,市场的发展要求强化经理人对职业的认同感,而弱化管理层的专业技术性,这也进一步促使一般经理人向职业经理人的转变。
9、企业竞争力的变革:由传统的物力、财力资本竞争转向企业对市场反应能力的竞争。
由于受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影响,传统市场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更多的是集中在后者是否能够为前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谁的产品更能符合消费者的物理使用要求,谁的产品具有更高的质量,或更低的价格,谁就更能获得市场的认同,谁就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优势。雄厚的物力、财力资本就可能意味着更好的产品生产工艺,更优的”规模经济”效应,也就意味着上述目标的实现,因此,物力、财力资本的竞争是传统企业竞争的根源。然而,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一方面企业间的技术发展水平开始趋于一致,技术的差异化、价格的竞争优势都开始退减;另一方面企业的主导资本由货币资本转向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因此,此消彼长的结果就是企业竞争力的转变。而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产品满意度的转变,从传统的以追求产品的物理使用价值为主转向追求以产品消费中的精神享受,即追求”顾客让渡价值”的最大化为主,而提升后者的最有效、最实际的做法就是企业能够准确、快速地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动,市场的发展态势,这也就进一步促成了企业竞争力的转变。
10、企业组织的变革:金宇塔式的权力型组织结构转向扁平化组织结构、团队式的现代企业管理运作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重点的变革,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使得企业的组织结构必然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传统的金宇塔式的权力型组织结构是适应硬性管理以及监控型管理方式而形成的。制度型、监控型的管理方式要求领导阶层必须具有一种绝对的权力,一种可以有效发挥其监督功能的组织体系,因此,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军事化管理组织结构便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其独特的管理功效。随着软性管理、授权型管理模式的发展,员工的积极性的发挥将更多地取决于其被授予的权力的大小,或者说是其自由决策权力的大小,以及接受多少人的监督等。被授予的权力越大,决策的自由度越高,接受的监督越少,员工的积极性就越高。管理的效率也就越好。因此,具有更少的管理梯度,更大的管理幅度的扁平化的、团队式的组织结构便应运而生。
11、企业合作模式的变革:由一般合作模式转向国际战略联盟。
传统的企业合作模式更多的是建立在传统的企业稀缺资源–货币资本的基础上的,合作主要是为了解决货币资本的短缺问题,因此,传统的、一般的企业合作模式更多的是企业间的产供销一体化。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稀缺资源的根本性转移–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将占据未来企业竞争的核心位置,未来企业的合作将更大范围内取决于人力资本的合作与竞争。而对人力资本的稀缺性来说,短期的一般性的合作并不能使其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现代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正在积极研究并实践的国际战略联盟形式就是建立在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以解决企业未来的稀缺资源为根本目的,通过彼此在竞争中的优劣势互补,来实现在合作竞争中的长远发展目标。与传统的一般竞争合作模式相比,国际战略联盟更能有效地解决企业的战略性发展问题,因此,它必将成为未来企业的选择。
12、企业稳定机制的变革:由严格、完备的规章制度转向以共同的愿景来集聚企业的向心力。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传统的企业是建立在以货币资本为主导,人力资源为辅助的基础上的,因此,企业的运作是完全以货币资本为主体的,人只是货币资本实现其价值增值的一种凭借,而企业也成为人获取经济利益,从而满足其物质追求的一种工具,因此企业与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物质经济利益关系。在这种传统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严格的规章制度成为了企业获取稳定发展的一种必要性选择。传统让位于现代,因而企业的稳定机制必须进行一次”质”的变革,以适应人力资本作为企业主导资本这一新的现实要求。以一种共同的愿景来获取其他人力资本的加盟,成为未来企业作为人的集合体的唯一选择。
13、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模式的转变:由现代企业单一的信息处理功能转向组织的信息分享、共同合作、工作流程改造、虚拟性活动的现代化作业工具。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纷纷创建或加入到互联网、局域网和内部网等中来,企业与外部的信息交流和内部的信息处理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改进和提升,但现代企业的信息处理功能更多的是趋向于对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网络所带来的信息技术革命效应在企业运作中远远没有被发挥出来。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组织信息共享,共同合作,并通过信息分享引发工作流程的改造,进行网络虚拟性活动等现代化高效企业运作模式将成为未来企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模范。
14、员工队伍管理方式的改革:由被动接受型转向参与管理型,最终转向自我管理型。
当企业中的人由”劳动力”转变为”人力资源”,并最终成为”人力资本”,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也随之得到了提升:从最初的绝对的执行者开始转向参与管理和决策,并最终成为在企业的战略目标指引下的自我经理人。员工的这种队伍管理方式的变革也是与企业管理重心的转移、管理模式的变革,以及扁平化、团队式组织结构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的延伸,对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必须适时而变,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才能在未来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