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制定过程历时3年,也正是我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时期。该法的出台,无疑会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日前,由国家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等单位联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专家发现一些地区经济发展与当地中小企业发展水平有着密切而重要的关系。
据本次调查统计显示,截至2001年底,中国中小企业共有2930万个,从业人员1.74亿人。从贡献上看,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我国GDP的50.5%,中小企业解决就业占我国城镇总就业量的75%以上,我国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约占我国出口总值的60%,中小企业完成的税收占我国全部税收收入的43.2%。
我国中小企业地区差异正在显现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越是经济发达地区,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的增长越快。调查显示,1988年之后成立的企业,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分别是72.32%和38.79%,发达地区远远高于欠发达地区。
专家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产业构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的优势行业与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优势有关。具有成本比较优势的纺织服装业、轻工业,其在发达地区的比例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其次,中小企业的优势行业与长期以来国家的产业布局和区域政策有关。不发达地区化工、建材、冶金行业的比例高于发达地区。此外,中小企业的优势行业与行业的技术含量有关。调查显示,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机械业、电子及仪表业在发达地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较不发达地区。
从产业结构的布局来看,专业化分工越细,中小企业产业聚集度越高,地区经济越有活力,容易形成中小企业群。中小企业群发展能够形成规模化效应,降低成本,形成整体竞争力。本次调查显示,发达地区的专业化分工细致,已初步形成了中小企业群。
我国中小企业自主程度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家改革起步较早,改革力度大,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家的比重比不发达地区的比重相对较低。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家的比例在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分别是16.71%、41.91%。
从企业人员主要来源看,发达地区通过行政方式指派的人员比例明显低于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分别为38.65%和77.02%。
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可以看出,发达地区企业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干预较小,而欠发达地区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干预较多。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本次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盈亏方面不同地区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越是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盈利水平越高,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盈利越少。
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比较
一般而言,越是经济发达地区,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而地区经济越不发达则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弱。
但本次调查显示,地区经济与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
越是经济发达地区,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越强。从研发部门的设置看,发达地区比例最高为32.1%,欠发达地区为25.9%。其次,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均较低,企业的技术创新处于起步阶段,地区间中小企业创新投入的特征尚不明显。从企业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看,仅占营业收入2%—3%和5%以上这两项指标上,发达地区比重最大。此外,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效来看,发达地区高于其他地区。本次调查显示,新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发达地区在最高的20%以上及5%—10%这两个指标上比重最大,基本上可以反映地区越发达,新产品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相对越高。从产业的构成看,越是经济发达地区高技术产业所占比重越大,高科技产品所占的比例越高,反之亦然。
纵观整个调查结果,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越是经济发达地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越好,而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越差,越需要社会的关注和企业的扶持。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环境看,企业技术水平偏低、盈利能力不高、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技术人才短缺等方面是中小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共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