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现有民营企业家制度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越来越不适应入世后的中国市场经济和国际市场发展的要求。企业传统机制,由于产权关系模糊不清,导致了分配关系的不规范,从而制约了民营企业家制度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从产权关系上解决国有资产代理人及其经营者的激励问题,是国企治理机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民营企业家的问题决不仅仅是产权改革所能完全涵盖了的,企业内部管理的加强,环境建设的改善和国际人才的引进等等,都是国企改革所必须同时进行的。
一、规范产权制度是管理制度的前提条件
规范产权制度是现代民营企业家制度的运行基础,它决定了企业财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现有民营企业家制度无法适应加入WTO后国际大市场的发展,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税收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各种信用制度的建立等等,都要求改革现有民营企业家产权制度,使其符合国际惯例,建立和适应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新的产权制度。
产权以法权形式界定了财产归属关系,使财产主体人格化,确立了产权主体对财产营运的行动自由,保证了财产主体进行经济活动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和利益要求,它包括三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产权归属明确。即产权必须有特定的承担主体,这一主体可以是私人,也可以是集体(法人企业或国家),但必须是明确的。传统体制的弊端在于财产的实际承担者是模糊的、虚拟的,从而使产权的实际归属不明晰。对此,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有:我国民营企业家制度数量太多、比重太大,所以民营企业家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非国有化实现产权多元化。对于中小企业多采取了民营化的方式,对于大型民营企业家制度则主要应采取股份化的方式。
全面实现高度的产权主体多元化,引入外资、民营、其他国有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在国内国际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战略投资者,形成有效的产权制衡机制。
使其他社会资本介入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国有经济逐步退出的产业领域,民营企业家制度要降低持股比例,由控股变为参股,以开放式的产权民营企业家制度改革为主要方式,除极少数企业保持国有控股外,绝大部分企业不设股权比例限制,不要求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通过增资扩股、转让股权等方式,进行国企之间相互参股、引入社会民营资本或国外战略投资者,实现产权多元化,有助于明晰产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目的是为了下一步通过收购、兼并、联合方式进行重组,改变规模偏小、重复建设、资源分散不合理状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与此而来的是此类企业的劳动人事制度与收入分配制度市场化。
二、构建组织制度是管理制度的基本保证
组织是管理的职能,组织又影响管理、决定管理。组织就是权力、责任、利益的划分,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公司内部权利归属和边界。在产权多元化的基础上,民营企业家制度改革应加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力度,依法确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加快建立和完善权责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切实落实出资人在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理人等方面的权利,同时确保企业应享有的各项权利,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要着力优化董事会结构,完善董事会决策机制,强化董事的个人责任,保证董事会真正代表股东利益。充分发挥董事会在发展战略、投融资决策、经理人员选聘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监事会对企业财务活动和经营管理行为的监督作用。
1.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
从公司法上看,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董事会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和决策机构,也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中枢。董事会的组成、权限和运作方式对公司运营有重大影响。从现代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董事会在公司权力结构中的比例不断扩大,董事的作用日益突出。总经理是在董事会的领导下负责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工作,切实落实公司监事会的监察权,保证监事会独立行使监察权力,监事会对董事、经理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进行监督,对董事经理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予以纠正。中层以下员工要全面实行以岗定位,竞争上岗,择优使用,优胜劣汰,建立企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引进竞争机制,而且考评结果与员工的岗位升降和聘用挂钩。企业的所有者、决策者、执行者、监督者之间,确立起一种既能互相协调合作,又能相到制衡监督的合理机制。
2.引入非国有资本作为股权代替由企业部门担负的选择、监督经营者的责任
引入非国有资本作为股权代替原来由企业部门担负的选择、监督经营者的责任,将民营企业家对银行的部分负债转化成股权。居民取代企业成为资本积累主体后,居民储蓄除用于购买国库券和存入银行外,没有其他渠道流向企业,银行信贷成为居民储蓄转化为企业投资的最主要渠道,导致了企业对银行的高负债和银行对居民的高负债;另一方面,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银行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资金来源,受到地方企业,自身机制等因素制约,没有成为独立的债权人,银行对企业的预算约束是软的,缺乏从资金的最优配置目标来规范和监督企业运营的机制和动力。居民作为资本积累主体介入企业治理结构,行使有效的监督控制权。这样,既扩大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形成了企业外部灵活在的资本来源市场,更确立了对企业内部资产组合的实际价值和对企业经营者的绩效客观的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
3.鼓励经营者自己购买股份,实现剩余索取权和最终控制权的统一
三、完善民营企业家管理制度
民营企业家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随着建立现代民营企业家制度步伐的加快和企业对微观经济管理职能的弱化,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经济职能逐渐增强,民营企业家制度在激励机制明确的目标性的作用下,必需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
1.有效企业激励机制
企业内部有效的激励对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绩是非常关键的,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应该是全方位的,即经营经理人的激励、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激励和全体员工的激励。
经营经理人的激励实行以年薪制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工资分配制度。年薪制把年薪收入与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业绩、经营难度和经营风险相结合,体现责任、风险、利益相一致,年薪由基本收入和效益收入两部分组成,按月支付基本收入,年底根据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指标考核结果,兑现或扣减效益收入。
2.会计报表透明化
股权是现代民营企业家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企业必须为投资者提供统一、公开的会计报表,这套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利润分配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等构成,要求客观、真实地反映投资者所需基本财务信息,并可向全社会和全体股东公开,其正确性受到公众媒体,以及审计机构的监督。
3.完善企业审计制度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对所属企业开展了财务收支、财务决算审计,经理任期内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并对经营活动进行审计调查,逐步形成了自我监督约束的机制。
4.落实公司监事会监察权
监事会的责任不明确。有关的法律法规只是原则上规定了监事会的职权范围,而没有规定监事会寻求与董事会、经理人相安无事的局面;监事会职权缺乏可操作性。按照公司法的规定,监事会对董事、经理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进行监督,对董事经理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予以纠正。针对上述表现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有:第一,明确规定监事的连带责任制度。对工作不力,不能及时纠正董事和经理人的失误,又不按规定向股东大会报告的,必须承担相应后果的连带责任。第二,赋予监事会人事弹劾权和重大行为否决权,保证监事会独立行使监察权力。第三,监事会成员的来源要注意内外结合,适当扩大社会独立中介机构代表比例,保证监事会的业务素质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