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林业局成立于1971年,是一家大型国有林业企业。随着林业战略的转移,特别是在木材产量大幅削减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我们转换观念,确立了“以生态求生存,以文化促发展”的企业发展理念思路,努力打造具有白河特色的生态文化,并坚持用文化统一思想、用文化促进发展,走出了一条“文化兴企”之路。
一、树立全新企业发展理念,明确发展方向
有什么样的文化思想,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对于白河林业局来说,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如何用文化推动发展,成了在新时期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为解决这一课题,白河局将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发展总体规划中,构建了党委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成立了由局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文化领导小组,设立了文化办公室,成立了“企业文化研究会”,派出考察组到海尔、海澜等企业考察学习,并开展了大规模的文化创新活动。在活动中,白河局对文化的定位和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客观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首先从不利因素看,白河局的木材可采资源出现危机,木材产量下调了56%,林产工业生产原料紧张,“独木支撑”的局面难以维系,而非林非木产业又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规模,产业结构难以适应今后的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培育后备资源、发展替代产业已成为必然趋势。从有利条件上看,国家已赋予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林业已在生态建设中处于首要地位,而且白河局森林资源优势明显,林下可食性植物、药用植物、矿泉水、水利、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同时,国内外正流行“健康消费”和“绿色消费”,对绿色食品和绿色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这又恰恰是白河局的优势,只要搞好生态建设,保持住资源优势,并充分开发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企业就将获得持续、快速的企业发展理念。
在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下,白河局将企业文化定位为“生态文化”,提出了“创造绿色,才能创造财富”的全新企业发展理念。围绕这一核心企业发展理念,白河局制定了“以生态求生存,以质量求效益,以信誉闯市场,以创新谋发展”的经营方针,决定大力进行生态建设,努力打造绿色的森林、绿色的产业、绿色的产品、绿色的消费和绿色的人文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并通过科学的经营和跨越的发展,使企业在生态、资源、经济、文化、精神五个方面保持“万年常青”,从而步入“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良性发展轨道,最终实现“青山常在,企业常青”的长远战略目标。在“生态文化”这一核心企业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白河人立足于生态保护和林业建设,按照“发展绿色产业”的经营哲学,以“提供绿色环境”为光荣使命,开始朝着“打造绿色白河”的目标前进。
二、培育企业发展理念生态意识,打造绿色白河
企业文化,只有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可和实践,才能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为了培养员工的生态意识,白河局首先加强教育、培训和引导,编辑印刷了“白河文化手册”,举办了学习班,局长还亲自带头授课,推动了“文化兴企、生态兴林”意识的形成;同时制作了局旗局徽,开展了“唱局歌、戴局徽”等活动,树立了“我靠白河生存,白河靠我发展”的信念;同时成立了各种民间协会,举办环保征文大赛,开展文化艺术创作活动,营造了白河林区浓厚的文化氛围。白河局还设立了环境标志产品保障体系审核部门,开展了环保产品认证活动,使木制地板、刨花板等8种产品先后通过了ISO9000、ISO14000质量体系认证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集成材、矿泉水、山野菜、越桔酒等产品被评为“绿色名牌产品”。
其次,白河局以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城”为切入点,按照“城区建设园林化,居民区建设规范化,场区建设公园化”的要求,在全局开展了“香化、绿化白河大地”活动,引导人们增强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以突出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呼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青少年环保活动,把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定为“青少年环保行动日”,组织青少年绿色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开展绿地养护、清扫白色垃圾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共同营造文明整洁的绿色家园。在这些活动的熏陶下,“爱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意识已经化为白河人的自觉行为。近几年,白河局除建设了常青园、美人松苑、常青广场等大型文化场所外,还以义务劳动的形式加强了生产区、办公区的环境建设,基本实现了“城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的建设目标。同时还加大宣传力度,录制了赞美白河的MTV,制作了醒目的宣传标语,印制了精美的形象画册,并在各大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通过生态意识的培育和系列活动的开展,“爱本职、爱白河、爱森林”的观念已在广大员工心中扎下牢固的根基,同时,“绿色的白河”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人才,近三年,仅在白河局落户的应届本科生就达58名。
三、做活山水文章,企业发展理念绿色产业
为了实现“青山常在,企业常青”的战略目标,白河局大力灌输“只有创业,没有守业”的企业发展理念,引导员工按照“以生态建设为根本,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绿色产业为发展方向,以规模经营为竞争优势”的发展思路,自觉投入到二次创业的实践活动中。
企业要实现“常青”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必须拥有“青山常在”的资源优势。按照这一思路,白河局把建设生态、保持资源优势作为企业的立足之本,将工作重点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建起了种苗基地、采育林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等五大基地,并加大了后备资源培育力度,建立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试验基地。自开展“绿色战略”以来,白河局林木年度平均总生长量超过了木材消耗量,开始步入“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良性发展轨道。
“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抓市场”的工作思路,为壮大白河林地经济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白河局确立了在山上,以“再造一个林场”为目标,鼓励林场和员工投身林地开发。通过正确的引导,员工们热情高涨,主动性普遍增强,“依托绿色资源、发展绿色产业”的企业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仅第一轮林地承包就签订承营合同151份,而且很多员工已成为富裕户。目前,白河局的种植、养殖、采集等基地已达4000余公顷。在山下,以“绿色名牌”为目标,建起了绿色食品加工线,与上海高科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出越桔酒、软枣酒、薇菜等绿色天然食品,每年生产的原汁果酒和加工的山野菜创产值达300多万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白河局在实施战略转移、发展替代产业中的着眼点。“念好山水经、做活山水文章”的思路,使白河局充分利用好了“一山多水”的自然优势。做活“山的文章”就是紧紧抓住长白山旅游日益升温的有利时机,把旅游业定为企业发展理念实施战略转移的一个主要产业。白河局先后融资6000多万元建起了11所旅游宾馆、旅馆,开发兴建了峡谷浮石林、美人松苑等旅游景区,形成了集吃、住、娱、赏于一体的、区域特色浓厚的产业群体。今年,旅游收入已突破了1000万元。做活“水的文章”就是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建起了矿泉水厂,并对辖区内的矿泉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于今年7月份开始开发光明泉。同时合资兴建了装机容量为15000kw的光明水电站。目前,白河局的绿色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与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形成三足鼎立的新经济格局。
生态文化的实施,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营造了“人人关心企业、人人竞相发展、人人争先奉献”的良好氛围。“建设生态家园、打造绿色白河、向现代化旅游强区迈进”的奋斗目标,不断激励着白河人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使白河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白河局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单位”、“吉林省文明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并在2003年跨入全省工业销售百强行列。